周小英——让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今年,市文旅委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潼南区卧佛镇周小英成为卧佛竹麻编第六代传承人。
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社 会 > 正文
周小英——让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下去
2022-06-22 11:28    潼南网

今年,市文旅委公布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潼南区卧佛镇周小英成为卧佛竹麻编第六代传承人。

卧佛竹麻编以慈竹(一年生长期)为原料,经过传统工艺,将竹子提炼加工处理成竹麻绳、竹麻丝、竹麻线,用其材料,纯手工编制成产品。其中以“竹麻草鞋”为代表,它不仅穿着舒适,而且更具有保健作用,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整个潼南区已有上百年历史。

今年38岁的周小英,专门学习制作竹麻鞋已经7年有余。“我嫁到这边来就晓得‘婆婆’会做,但是一直没有学。”周小英告诉记者,不想学的原因是觉得编草鞋太落伍了,这年头说自己是编草鞋的都觉得丢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工序非常多,很麻烦。一天也做不了几双,还不如机器生产。

在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周小英发现婆婆编的草鞋也没有想象中的差,穿上“竹麻草鞋”不仅轻便透气、软硬适中还防滑。这让周小英渐渐放下了对竹麻编的“偏见”,于2014年主动提出向婆婆向文秀提出学习竹麻编。

“竹麻编看似简单,背后的制作过程很繁杂。”回想学习的过程,让周小英记忆犹新,首先需要上山选竹,优选4个月至8个月的嫩竹,取回中间部分,把挑选好竹子进行剔节和刮皮,然后用柴火煮2个小时左右,直到竹节煮黄变色,再进行捶打、抽丝、浸泡、晾干后即成为竹麻,这套过程全为手工制作。

其次就是编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竹麻编看上去不费劲,实际上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比如在编底子的时候,就需要腰部发力把“腰绊”崩直,然后每编两到三行就需要在羊角上移一次位置,这样编出来的形状才不会歪……

“确实在学的时候想放弃过,但想到婆婆在12岁时就辍学编竹麻补贴家用,也就坚持了下来。”周小英说。

万事开头难,在熬过前期的不适应后,周小英的编织技术便突飞猛进,现在,她和婆婆向文秀每天能编20来双。年轻一代的加入,给传统竹麻编织技艺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传统手工技艺焕发了生机。在竹麻草鞋的基础上,周小英新开发了竹兜、麻窝子、竹背包、竹扇子、竹草帽等多个品种,并通过区文旅委等部门组织到重庆、成都等各地参与展会,竹麻编也成功进入了成都、北京、广州、深圳等市场。

“你这是什么鞋?怎么卖的?”这是在展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周小英说,随着机器制鞋快速发展,知道草鞋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知道竹麻编的很少,掌握这一技术的人更少,竹麻编传承遭受巨大的冲击,这项独特技艺亟待得到有效保护。

“现在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整个村都找不出几个年轻人,等我们这代人老了,怕这项手艺就要失传了。”怎样让大家都知道竹麻编?让更多的人学习竹麻编成了周小英日思夜想的问题。

既然年轻人行不通,周小英变把目光瞄向了孩子。“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每天下午都有延时课,将竹麻编搬进课堂,既能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又能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将其传承下去。

当周小英将想法告诉卧佛小学校长来宗伟时,他表示热烈欢迎。在来宗伟看来,非遗进校园,不仅让师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了“亲密接触”,充分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更能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但是,非遗教学在校园全面铺开,单凭周小英的力量是很难实现。她的优势在于精通非遗技艺,但如何将非遗技艺有效地转化成教学行为,却有一定的难度。

对此,来宗伟提议,让学校的部分老师先学习,掌握一定的竹马编技艺后再和她一起传授给孩子们,不但能解决教学难点,也能减轻教学负担。说干就干,不久,竹麻编成功牵手学校。

自此,周小英又多了一项身份,不仅是一名传承人,也是卧佛小学孩子们的老师。每天下午延时课,周小英便准时来到学校,和老师们一起教孩子们学习竹麻编。

“学校非常支持,编竹麻的耙子架一次性就准备了十多副,只是竹麻的制作过程确实太复杂,只能将竹麻成品带来,教他们怎么编织。”周小英说。

好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刚开始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编制时上蹿下跳……让周小英有苦说不出,只能先给同学们讲解竹麻编知识,带他们认识竹麻编材料、工具,再到手把手的教学,一遍一遍示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周小英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对竹麻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老师,您看我这鞋编得怎么样?”,当第一个同学拿着她亲手编制的竹麻鞋到周小英面前时,她哭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鞋底,但那一刻,感觉所以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编得很不错,进步很快,不能骄傲哟,要帮助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周小英强忍着泪水,继续勉励说。

如今的卧佛小学,已有近百名学生学习竹麻编,不仅如此,学生杨盛更是荣获重庆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十佳劳动小能手”典型荣誉称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喜欢上这门老手艺,竹麻编的传承就能后继有人。”周小英表示,作为竹麻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将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让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殊魅力,推动非遗技艺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蒋坐)

【责任编辑 郑强】

相关新闻:
谱写和谐画卷 展示美丽潼 ...
我区商贸繁荣释放经济发展 ...
潼南“村晚”
潼南: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大美潼南就在家门口 | 建好城市公园 ...
当下常年在城市奔波忙碌的年轻人自然体会很深,总幻想有一天能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让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奋力实干争先确保精彩开局
·在招商引资中尽职担责敢于争先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乐享生活
·“一人阳性整楼入户消杀”合理吗?
·科学用眼和户外活动才是近视防控“良药 ...
·国家药监局提醒:合理使用抗生素 警惕 ...
·儿童口罩您选对了吗?快看这里
·免疫“指纹”揭示疾病更佳疗法
·适度锻炼能将罹患肠癌风险降低20%
·牛奶喝错了无益甚至有害
炎炎夏至 何以养生 ... 春季咋养生 别忘了 ...
警惕诺如病毒感染 肺结核治疗有这些优 ...
渝返渝,需这么做! ... 健康中国巴渝行·好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传媒集团)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