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要坚持就能出成绩
1991年,李仲勤正式参加工作,刚进公司,他就被派往外地学习先进生产工艺。“既然有了这份工作,就要踏踏实实地干,还要干好!”这是李仲勤对自己的要求。白天跟着师傅们一起学技术,晚上别人都休息了,而他还挑灯记笔记、仔细琢磨,记录下每一点心得体会。“我们的工作就是个技术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李仲勤说。
“我在很多岗位上干过,厂里各种技术设备都摸了个遍。干了这么多岗位,我的感受是只要坚持,就能出成绩。”有了这些经历,李仲勤对厂里的技术设备驾轻就熟,各种生产工艺用起来游刃有余。李仲勤说,1998年至1999年,厂子效益不好,一个职工一个月工资只有100多元,而且还时常拖欠,好多技术工人甚至技术骨干都先后离开,出外打工。当初厂里为了培养我们,将我们送出去学习培训,现在厂子出现了困难,我们不能一走了之。他毅然坚定地留在了厂里。
2011年,公司机构调整,将以前的三个车间合并为一个大车间,李仲勤任命为车间主任,他感觉担子更沉了,只得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每天早早到厂,首要任务就是到车间各个岗位转一圈,及时了解头天夜班生产情况,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一天的工作都必须全面把握,无论轻重缓急,随时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节假日,我心里总是装着厂里的生产,一有时间便到厂里转转,只有看到生产一切正常,心里才算踏实。”李仲勤笑着说。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作为公司产业链深加工的重要产品,二甲醚是整个产业链延伸中的重点,现在二甲醚产品已经成为了万利来公司外销产品中的亮点。
李仲勤分管二甲醚生产线生产、质量等各项工作。“质量就是产品的生命。”李仲勤说。平时,他带领车间技术人员,对生产线认真把脉号诊、查漏补缺。凭着自己20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经常性提出技术改造和合理化建议,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节能降耗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针对小空压机在安装及投运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李仲勤通过仔细观察,反复琢磨,大胆进行了技术革新,使得长期困绕车间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在新厂装置试运行期间,他和同事们奋力拼搏,昼夜奋战在技改一线,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使二甲醚生产线的年产量达到设计生产量。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 李仲勤说,创新能带来更大效益。自前年担任二甲醚车间主任以来,他从挖潜降耗、厉行节约做起,抓细节找重点,从每一个工艺环节入手,使二甲醚生产成本有了很大的降低,为公司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
为企业增效是追求的目标
“管10个人和管100个人是一样的,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是否严格落实了制度。”这是李仲勤的“管理经”。
作为二甲醚分厂副厂长、造气水处理车间主任,生活中,李仲勤是工友们的大哥,大家有什么事都会与他商量。但在工作中,他却铁面无私,一切都按制度办事,更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身边人。
黎力是二甲醚生产班长,说起李仲勤,他的言语中无不透露着敬佩之情。“李主任吃住在工厂,每天晚上,他都会来车间里看一看,随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黎力说,李仲勤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对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对李仲勤来说,每天晚上去车间“转转”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一天不去,就觉得心里头缺了什么。”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二甲醚产能逐步提升,生产线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李仲勤一边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一边言传身教培训带动车间职工积极学习。为了让新入职员工尽快掌握车间操作技能,他不分昼夜地在现场亲自示范指导,吃住在公司,其余时间全部在车间,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吃苦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
面对各种荣誉和赞扬,不善言辞的李仲勤总是憨厚一笑。他说,做好本职工作,为企业增加效益,就是自己追求的目标。
【责任编辑 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