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喷洒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强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我区是农业大区,享有“国际柠檬之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油菜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当地加快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数字种苗工厂”“柠檬产业大脑”,大力推广机械化种植等举措,致力于实现农业全方位的智能管理与产业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数字工厂实现种苗培育节本增效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太安镇重庆科光种苗繁育中心的数字种苗工厂内,放眼望去,绿油油的白菜、花菜种苗充满生机。该工厂于今年7月建成投用,占地5200平方米,当前育有白菜、花菜种苗100万株。
铺盘、装盘、喷淋、送入苗床……工厂内,一台十三米长的全自动播种流水线上,工人将空的育秧盘整齐有序地放上传送带后,经过机器全自动操作,完整的育秧盘成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诞生”。
“工厂投用以后,全自动播种流水线每小时播种600标准盘,生产效率比人工提高了6倍以上。”工厂负责人吴吉说,厂内的种苗除供应本地农户外,还辐射川渝部分区县。
为确保工厂内温度、湿度等在适应范围,工厂还配备了风机、水帘、遮阳网、天窗等温控设备,利用自动化温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据吴吉介绍,自动播种流水线、温控系统及水肥药喷洒系统,实现了蔬菜苗播种、喷水、施肥等农事操作全自动化,满满的科技感使得育苗周期更短、种苗质量更好、病虫害更少,实现节本增效目标。
据了解,依托重庆市农科院技术支撑,重庆科光种苗繁育中心已生产、推广各类蔬菜、糯玉米品种超过100个,年均转化科技新成果10余项,拥有独家开发的渝粉、红帅系列番茄,渝椒、艳椒系列辣椒,燕白黄瓜、春帅丝瓜、蜜宝南瓜系列瓜类科研成果。
“通过‘优良品种+优质种苗+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模式,我们现在还能向渝遂绵蔬菜产业带的蔬菜生产企业、种植大户等,提供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全程技术跟踪服务。”吴吉说。
智慧赋能保障柠檬产业健康发展
我区是世界三大柠檬产地之一,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柠檬鲜果及柠檬产品远销俄罗斯、新加坡、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眼下正是柠檬丰收季,在柏梓镇哑河村柠檬基地,柠檬树成行成列分布,果农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收柠檬。
“我们的基地种有柠檬1500亩,今年的收成很好,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计算,收益应该在7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尹明云说,今年夏天连晴高温,对柠檬生长造成了严峻挑战,多亏了区里推广的果树数字化监护技术,收成才没有受影响。
记者发现,在基地里,水肥一体化管道延伸到每棵柠檬树下,果农只需走进果园旁的设备房里,按下启动键,便可自动输送水肥。
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区里制定了柠檬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区域柠檬产业“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控、绿色防控等技术集成和有特色的专业柠檬农机机械装备应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着力提升柠檬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水平。
柠檬不仅结在树上,还能结在“网上”。在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块大屏连接着全区32万亩柠檬全景。这是我区柠檬发展中,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开启的“潼南柠檬产业大脑”功能,服务于柠檬各环节的实时、精准管理。
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潼南柠檬产业大脑”绘制了32万亩柠檬全景,融入柠檬示范园、出品备案基地、龙头企业等15类柠檬主体,接入气象、视频监控、土壤墒情等7类感知设备,实现科学决策和智慧管理“一图统揽、一图集成、一图感知”。
比如,数字生产方面,能通过监控掌握柠檬从种苗培育到田间管理的全过程,病害防治、土壤墒情、挂果、采收的每个环节有它的建议,能大大降低种植风险。数字兴产方面,通过它可以随时了解市场行情,为生产和销售搭建沟通桥梁,帮助优质产品闯市场,让潼南柠檬跨越山海、走向世界。
据悉,“潼南柠檬产业大脑”移动应用也即将上线。果农们可以通过它申请惠柠服务,向AI专家问诊柠檬病情、市场行情、政策咨询,实现一部手机信息咨询全掌握,智慧服务在身边。
机械化油菜种植助力粮油增产增收
作为重庆市最大的油菜种植区,我区正全力推进机械化油菜种植。在崇龛镇长寿村的油菜种植基地里,两台油菜精量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伴随着旋耕、施肥、起垄、播种一体化操作,一粒粒油菜种随着播种机的上下翻动埋入土中,省时又增效。
“我们基地面积有4000多亩,之前采用人工种植,一天只能播种几亩地。现在全程采取机械化种植,一天就能播种50亩地,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当地油菜种植大户廖武奎说。
目前,全区油菜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5%,相对人工播种每亩成本降低240元左右,油菜品质和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据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种植油菜32。2万亩,通过采用稻油轮作这种新型模式,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采用油菜起垄一体化精量直播技术,大大地降低了每亩地的用工和作业成本,不仅增加了每亩地的油菜单产,还充分调动了老百姓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区以新型适用型农机具引进试验示范为突破,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引领,以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为支撑,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农机技术服务支撑能力,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农业产业发展、农业节本、农民增收三条主线,突出‘农机与农艺、农机与适度规模经营、农机与信息化’三个融合,促进机械化作业范围由种植业向畜牧业、由生产环节向农产品初加工环节等领域延伸,农机推广职能向设施农业提档升级、薄弱环节装备能力提升、农田宜机化改造方面拓展,使全区农机化工作朝着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方向发展。”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媒体记者 吴鑫袁)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