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重庆瞄准新质生产力“加码”产业创新
如题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创新“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重庆瞄准新质生产力“加码”产业创新
2024-12-10 10:36    

国产化航空航天传感器、110寸纳米银触控显示屏、无人机无线充电机舱……近日,记者走进位于璧山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高新院)产品展示厅,各类前沿科技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成果,均来自重庆高新院自主孵化培育的高新技术企业。该研究院通过与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孵化企业等实施一体化发展,形成科技成果转化闭环,实现“左手接课题、右手拿订单”,把创新链“实打实”做成产业链。

这样的产业创新方式,正在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

今年以来,重庆接连出台多项政策,印发《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方案》等,并同步征集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培育对象等。一揽子紧锣密鼓的政策及措施,激发了我市产业创新、产业链“锻长补短”的澎湃动能。

技术创新成为产业升级“金钥匙”

12月6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凤栖湖畔的金凤实验室热火朝天,科研人员正埋头做实验。

作为重庆首批重点实验室,金凤实验室近年来引进一大批科研团队及研发人员,加快建设金凤干细胞中心,筹备建设标准化病理资源数据库。“通过技术创新,只要突破一项诊疗新技术,即可迅速催生出一个‘新星’产业。”金凤实验室负责人说。

两江新区明月湖,傍山依水的自然生态和资源富集的创新生态,吸引着各类科创型企业竞相入驻。几天前,一家“中字头”央企在明月湖设立“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科创中心”,将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绿色建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招引一批高端人才“聚智赋能”。

科研机构加大创新力度的同时,企业层面同样也“快马加鞭”,在产业技术创新环节上不断取得成果。

一直以来,普通相机拍摄照片都是2D画面,而重庆中科摇橹船研发的面向工业AI质检的4D光场相机应用场景,却可以拍出4D画面。“这是因为4D光场相机通过应用光场摄影技术,为相机增加了第四维度。”中科摇橹船相关负责人介绍,4D光场相机能捕获人眼与自然界交互的全部4D光线信息,通过一次成像采集物体的深度和纹理信息。这项技术能够应用在工业自动化、三维重建等多类质检场景,大幅提高产品良品率。

中科摇橹船这项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是本年度我市63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它们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多个产业领域,通过畅通“应用—反馈—迭代”成果转化循环,突出应用场景对产业的带动作用,凸显出渝企创新能力。

“入选的这些产业技术应用场景,均符合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发展方向。”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创新项目大多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进行研发,能够显著提高产品性能并扩大使用功能,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市推动产业升级的“金钥匙”。

企业是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庆形成了以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的攻关任务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需求、资金投入、研发组织、成果转化的主导作用,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出题人”“答题人”。

“当前我市重大科技项目中,有八成的技术需求由企业提出,重大科技项目资金超过七成投向了企业,其中每个项目七成的资金由企业投入,产学研协同创新比例超过80%。”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截至目前,重庆已布局实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5个重大科技专项,以及新材料、现代种业、生态环境等8个重点专项。

比如,国内变速器生产头部企业——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一举突破国产变速器技术瓶颈,近年一批自主研发产品对企业销售收入贡献率达55%以上。

同样有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对环保材料进行创新研发,为医疗、航空等产业领域提供一揽子节能材料及解决方案,连续数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超50%增长。

“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弥补了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之间的缺失,解决了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痛点。”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不少企业存在着“技术研发-成果扩散-商业化-产业化”产业链衔接不畅的难题,创新成果难以实现产业化,企业技术中心将打通实验室产品与产业化“通道”,让产业链“串珠成链”。

目前,重庆一方面充分整合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等资源,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另一方面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

通过持续培育各类创新主体,预计到2027年,重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将增长一倍以上,分别达到1.2万家、8万家,充分激发起全社会创新活力。

集优聚强创建西部“创新策源地”

作为制造业重镇,重庆有着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在这些产业中如何培育创新能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更优、科技动能更强、新兴产业更多,成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阶梯式培育体系,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9家、市级企业303家,并组建中小型硬科技企业帮扶库,分两批次共遴选77家入库企业予以扶持。

强化研发平台建设,是重庆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另一亮点。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5家、累计达1066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48家;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12家、累计达113家;新增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累计达11家。

特别是一批新兴产业,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实现了“连点成线、织线成面”,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

重庆还通过实施“416”科技创新布局,聚力建设“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4个科创高地,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实施产业结构持续动态调整、迭代升级。

以重点实验室为例,目前重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原则,先后布局金凤、明月湖等一批实验室,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实验室体系。

“通过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带动产业集优聚强,新质生产力必然加快形成、壮大。”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将迈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将提高至40%,建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策源地”。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 何云飞

编审 王   鹏

监制 李   静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绿野栖城 ...
看见·潼南 | 春日专 ...
看见·潼南 | 花田绮 ...
看见·潼南 | 花丛跃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潼南区“兴乡专家团”首批试点镇街基本 ...
·潼南区2025年“兴乡专家团”报名表 ...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乐享生活
·@职场人 这份“职业紧张”自救指南请 ...
·暑热盛行 这6类人群需谨防热射病
·孩子“呼吸性碱中毒”又上热搜!急救专 ...
·古老智慧缓解脾胃虚寒型腹痛的绿色疗法 ...
·中医(风湿)科专家为您解读:类风湿关 ...
·“文化+”激发消费新活力
·创新药研发,需以源头创新为驱动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