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会强调,要牢记重托感恩奋进,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在服务支撑全市打造“六个区”中实现“六个新”,展现潼南担当、作出潼南贡献。
向高而攀,在服务支撑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争创赶超跨越新地位,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迭代实施“十个先行”,主动承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大任务,集群式壮大“3+3+N”现代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增长极。
向外而拓,在服务支撑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中拓展高水平开放新空间,构建链接全球联通周边大通道体系、通道物流产业融合发展大物流体系,打造开放大平台,主动衔接枢纽港产业园、临江枢纽建设,建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深化对外交往合作,加快建设成渝腹心高水平开放桥头堡。
向新而进,在服务支撑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中激发创新突破新动能,探索“首创性”“差别化”改革,以数字重庆建设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打好打赢“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攻坚战,深入实施“万商兴潼”行动计划,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向数而行,在服务支撑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中探索精美城市新路子,加快提升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实战能力,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深化党建统领“双网共治”,加强城市文明建设。
向强而立,在服务支撑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培塑城乡共荣新范例,走“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雅”精美城市道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新城。突出产城景、农文旅融合,打造“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深耕“一镇一宴”“一镇一特”,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平台化、数字化、国际化”强调农业强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好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创新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持续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确保基层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向绿而兴,在服务支撑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以推进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为牵引,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滨江田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