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探寻舞台艺术之星选拔背后的璀璨星光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文化中国行|探寻舞台艺术之星选拔背后的璀璨星光
2025-05-09 09:59    

5月8日,“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八届舞台艺术之星大赛暨新重庆新作品舞台艺术节目展演颁奖晚会,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举行。现场宣布5人获得“舞台艺术新星”称号,10人获“舞台艺术新秀”称号,10个作品获得优秀作品奖。

图片

重庆市舞台艺术之星大赛自199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8届,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舞台艺术人才,推出了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作为发掘舞台艺术类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检验新重庆文艺创作成果的阅兵场,本届大赛有何亮点?今年乃至往年选拔出来的舞台艺术人才如今活跃在哪些领域?全市舞台艺术事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历时三个月,覆盖全市

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第八届舞台艺术之星大赛暨新重庆新作品舞台艺术节目展演,自2月启动,共收到300余个舞台艺术作品和170余名选手报名参赛,作品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五大艺术门类,参赛者年龄均在35岁以下,正是当打之年。经初评、片区复评、终评三个环节,最终于5月8日晚尘埃落定。

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不仅有来自重庆各专业文艺院团、艺术院校的青年演员,还有来自基层文化馆、社会艺术表演团队的文艺爱好者。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晓年表示,距离2020年第七届舞台艺术之星大赛已经过去5年,不同领域的文艺人才都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许久,本次大赛以新重庆新作品为主题,聚焦新时代新重庆发展成就,集中呈现了一批弘扬红岩精神、传承巴渝文脉、讴歌山城新貌的具有时代性、人民性、艺术性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比赛相较于往届进行了升级,获奖者除了获得荣誉称号外,后续还有系统的培养计划。刘晓年介绍,首先将在创作、演出、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和人员给予持续支持,对获奖个人给予奖金,对获奖作品给予演出补贴,鼓励多创多演,也将优先推荐获奖作品和个人参与国家级、市级重要展演和全市公益演出。

同时,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树立重视“小戏小品”创作的鲜明导向,创造条件让这些优秀作品更好赢得专家和市场的认可,进一步营造重视本土艺术人才培养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举办舞台艺术之星大赛和小戏小品展演,力争每三年左右举办一届,形成周期性赛事品牌,给青年人才搭建平台、创造机会,让更多青年才俊在创作中磨炼、在演出中成长。”刘晓年表示,期待全市文艺工作者凝心聚力,共同推动重庆文艺事业再上台阶,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专家点赞,精品频出

大赛邀请了来自全国以及川渝两地的文化艺术领域专家担任评委。从4月13日到18日,入围终评的100个作品和50名选手相继登台献演,切磋交流,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新时代新重庆小型舞台艺术作品。而在这几天的时间里,15位专家评委对参评作品和选手进行了严谨、公正的专业评审,过程中全部现场评分、现场公布得分。

在4月18日的终评现场,记者曾对几位评委进行专访,了解他们对本届大赛最真实的评价。在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陈鹏看来,赛事新意十足、新人辈出、新作涌现,全方位展现出新重庆舞台艺术的崭新风貌。“从模式来说,文旅、人社、文联等多系统协同,借助社会力量推动文化发展;人才上,将新人标准定为35岁以内,涌现出不少好苗子;作品上,要求参赛作品为新作,契合新时代文化使命。”陈鹏说。

图片

“这是我这么多年以来,进行的最密集的一次评委工作。很辛苦,但更多的是兴奋。”著名作曲家、声乐教育家姚峰表示,大赛为重庆的青年文艺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也让他对重庆的舞台艺术创作有了更多地了解。在接受采访时,姚峰时时把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和表演者挂在嘴边,在他看来,重庆以赛促创、以演促创的方式,十分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姚峰还特别提到重庆的戏曲发展,让人看到了戏曲传承新的希望、新的美感。“比如重庆市川剧院白孟迪的表演,唱腔优美、情真意切,手眼身法步都有大家风范;重庆京剧院的毕艺琳、韩林浠两位演员也非常打动人,尽管分数并不算高,但是两人嗓音条件突出,未来可期。”姚峰建议抓住这一批优秀的年轻人着力培养。

“重庆的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那种一转身就能接触到体现重庆特色文化的沉浸感,这是我这几天评委工作之余最大的体验。”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市舞蹈家协会顾问陈飞华期待着重庆本土培育的优秀表演者和作品能够走出重庆、走向全国。他同时也建议深度挖掘重庆的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文化思想,以新人评选为新起点,带动文艺发展。

人才辈出,注入文艺发展新动力

每一届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都被授予“舞台艺术新星”称号,二等奖获得者则被授予“舞台艺术新秀”称号。而这些获奖选手在舞台上绽放光彩之后,不断成长,朝着院团骨干、文艺名家的道路探索、前行,也源源不断地为重庆文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源泉。

22岁的重庆市川剧院演员白孟迪,在本届比赛中以一折《乔子口》获得戏曲组一等奖。这已经是她“二战”舞台艺术之星大赛,2020年时首次参加时,她便以同一出剧目获得了二等奖。“《乔子口》是我接触川剧以来学的第一出戏,5年前第一次参赛之后,心里就攒着一股劲等待着下一次参赛‘摘星’,所以5年间一直不断练习、改进。”白孟迪表示,“摘星”对她来说只是又一个起点,自己将永远保持向上的动力。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孟迪还在如往常一样练着基本功,身上的练功服都有些汗湿了,眼神却依旧亮晶晶,白孟迪说,她希望自己能把最原汁原味的川剧呈现给观众,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戏曲的魅力。

和白孟迪一样,27岁的重庆杂技艺术团演员粟增显也是第二次参赛并如愿获得“舞台艺术之星”称号。在他看来,和全市不同领域的舞台艺术人才一起切磋,是难得的体验。“舞台之上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表现,舞台之下就是在不断‘取经’,学习大家的临场应变能力,也从一些舞蹈编排中获得灵感,去升级自己的作品,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好地观演体验。”粟增显说。

图片

202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表演系的琚嘉辰首次参赛,便获得戏剧组三等奖。“这对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鼓励,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能与不同门类的前辈们学习,找到自己的不足。”琚嘉辰告诉记者,他已经在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不断充实自己的表演,等待下一次大赛绽放光芒。

“梅花奖”得主、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4月12日曾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重庆京剧院两部作品、6位青年演员晋级第八届舞台艺术之星决赛的消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1993年进入当时的重庆市京剧团工作,3年后也就是1996年,就碰上了首届舞台艺术之星大赛的选拔。”周利回忆,自己相继参加了1996年、1997年、2000年三届比赛,冲击“舞台艺术新星”的称号。

可以想象,当时这样一个展示的平台,对于周利这样20来岁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来说,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周利表示,自己至今记得自己其中一个参赛剧目是《卖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参赛的大家来说,无论是否‘摘星’,大赛都给了一个阶段性成果的展示舞台,大家尽情地交流、切磋。”周利表示,自己参加三届,均获“新秀奖”,虽始终未能获得“新星奖”,但正是在这个舞台上获得的认可,才给了她不断精进表演技艺的底气,站上更高的地方展现重庆演员的风采。

周利所言不虚。2003年,周利携《卖水》参加首届中国戏曲红梅杯演唱大赛,获金奖。2004年底,周利考入第四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此后成长为重庆市京剧院当家花旦。在这个过程中,周利也在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的青年演员们,后来重庆市京剧院演员白梦飞、刘丹丹、田琳等都如愿“摘星”,逐渐成长为重庆文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

(本文图片由受访方提供)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波漾晨绡 ...
看见潼南 | 涪江追曦
看见潼南 | 晚霞绕城 ...
看见潼南 | 雾山翠影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潼南区“兴乡专家团”首批试点镇街基本 ...
·潼南区2025年“兴乡专家团”报名表 ...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乐享生活
·@职场人 这份“职业紧张”自救指南请 ...
·暑热盛行 这6类人群需谨防热射病
·孩子“呼吸性碱中毒”又上热搜!急救专 ...
·古老智慧缓解脾胃虚寒型腹痛的绿色疗法 ...
·中医(风湿)科专家为您解读:类风湿关 ...
·“文化+”激发消费新活力
·创新药研发,需以源头创新为驱动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