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降低 人的寿命延长多少
PM2.5成为污染物的衡量指标以来,500爆表、300严重污染经常被提及,但爆表、严重污染到底会不会缩短人的寿命,缩短多少?
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社 会 | 综 合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生 活 > 正文
PM2.5降低 人的寿命延长多少
2021-08-04 15:47     科技日报

PM2.5成为污染物的衡量指标以来,500爆表、300严重污染经常被提及,但爆表、严重污染到底会不会缩短人的寿命,缩短多少?

反过来说, PM2.5值越低对健康越有利,那么,PM2.5数值降低后人的寿命又能延长多少呢?一直没有一个可量化的答案。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在《自然·地球科学》上发表相关研究,量化了2002—2017年间影响我国PM2.5污染及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例如,研究显示,从2002—2017年,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分别使得PM2.5年均浓度下降18.1和16.6微克/立方米,各避免了38万人和34万人的过早死亡风险。

该项研究是首次基于历史数据和模型算法,对中国大气PM2.5污染与健康影响长期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定量分析。

如果任由PM2.5上升,死亡风险增加百万人

“PM2.5污染与死亡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前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对于慢性病等患者会产生很大的健康影响。”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张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但PM2.5污染健康损失的长期变化是由一系列自然和人为复杂因素影响共同叠加的结果,全面厘清各类因素对PM2.5污染健康损失的影响需要构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度交叉耦合的技术方法。

张强课题组设计出一套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模型方法,将排放清单、空气质量、健康效应等模型耦合起来,定量分解了2002—2017年间经济水平增长、污染末端治理、能源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条件改善等8项主要因素在中国大气PM2.5污染对公众健康影响中的作用。

通过在模型中对真实世界再现并进行分析,如果单独看经济发展因素影响,团队发现经济发展导致化石能源消费增加、促成PM2.5浓度升高,这个因素使得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23万人。

也就是说,如果任由经济增长导致的PM2.5浓度上升,不加约束、也不加治理,那么整体人群的死亡风险将增加123万人。

“大气十条”出手,拐点出现

“我们在‘大气十条’实施之后,明显看到了拐点。”张强说,这意味着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环境政策,比如提升能源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污染末端治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PM2.5污染水平,使得人群整体的健康受益。

受益多少呢?研究发现,污染末端治理政策的实施作用巨大,它避免了87万人的死亡风险,抵消了经济增长导致死亡风险增量的70%左右。而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优化对空气污染改善也有显著贡献,合计避免了72万人的过早死亡风险。

2013年,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剑指”造成污染的系统问题,不仅通过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等做“直接减法”,而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能源结构。

“例如,2002—2017年间我国的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68.5%下降至60.4%,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从8.2%升至13.8%,这样的能源结构转型得益于国家能源政策的引导,也得益于科技创新促进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张强说,能源结构转型使得2002—2017年间我国PM2.5年均浓度下降18.1微克/立方米,避免了38万人的过早死亡风险。

老龄化让PM2.5下降的要求更急迫

研究发现,我国老龄化程度加剧以及人口总量增长等因素,在2002—2017年间使得PM2.5相关死亡风险增加109万人。尽管医疗条件的改善抵消了43万人的死亡风险,但仍旧对PM2.5浓度的下降提出了更急迫的健康要求。

“未来需采取更为严格的清洁空气措施。”张强认为,2018至2020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让PM2.5浓度进一步下降,但与“大气十条”实施阶段相比,整顿关停、污染物排放治理等“直接减法”的空间已经收窄。

“预期在未来的空气污染改善中,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等结构调整类因素的作用会愈发突出。”张强表示,“通过优化做减法”会成为“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各个行业产业应加快推动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释放能源、产业、交通和用地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加速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以保护人群的公共健康。(张佳星

【采编 郑强】原标题:PM2.5降低 人的寿命延长多少

相关新闻:
雾绕潼城宛若仙境
产业兴乡村美
我区城市品质提升进行时
潼南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这就是 绿色的潼南→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理念,在潼南大地处处绽放............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百年百事·潼南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踏 青 ,请 带 上 文 明
·多一份文明,多几缕书香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育新机
·提升思维能力,决战脱贫攻坚
乐享生活
·疫苗打了,口罩还是不能摘
·陈薇团队雾化吸入用新冠疫苗有了新进展 ...
·近期连续发生局部疫情 加快疫苗接种仍 ...
·网售“三伏贴”勿擅自贴敷
·这7种“冬病 ” 夏治正当时
·中国正式获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
·文创雪糕要美,更要美味
不打疫苗会被限制出 ... 三伏天怎么吃能养生 ...
补充维生素过量或加 ... 关于小龙虾,这份提 ...
预防儿童“溺水”家 ... 今夏吃冷饮,吃的是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传媒集团)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