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大创新“三大法” “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用好回头看” 不要让残疾人“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走过场”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上下联动,组织部分区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成立执法检查组,重点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发挥监督助推作用,合力构建“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局面”。 
区纪委监委驻区委办纪检监察组对残联辅具发放工作进行监督。 下好先手棋,夯实执法检查根基 “如何发挥好’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就是要切实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要让残疾人执法检查‘走过场’,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德勋说到,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权,力促法律在全区的正确有效实施。如何发挥好“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就是要切实增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此,区人大社建委坚持从今年年初就抓起准备工作,认真开展前期调研。3月初,与区残联反复多次沟通讨论,同时广泛征求区委宣传部等9个部门意见建议,拟定了详细的执法检查方案,明确了把学习宣传情况、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工作情况、主要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困难等5个方面内容作为重点检查内容,并提出了6大类常见问题、18个具体检查事项,为执法检查组成员开展执法检查和相关部门单位汇报相关工作明确了方向。 4月初,区人大社建委发放关于“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了解人民群众对该法律法规的知晓程度,收集广大残疾人的期盼关切。通过收集整理,共收回679份有效问卷,为执法检查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4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召开了执法检查动员会,就实施“一法一条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汇编印发相关学习资料,使检查组成员和各部门能充分学法懂法,系统学习了解“一法一条例”的主要内容、检查的重点问题以及本次执法检查的目的和意义,保障执法检查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区残联对全区困难残疾人家庭开展“关爱残疾人·酷暑送清凉”走访慰问活动。 打好组合拳,增强执法检查实效 “建议主动、精准、创新、全面服务服务,让广大残疾人托养有所依、精神有所托、生活有所寄、服务有所靠........” 5月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先后深入开展了实地查看、听汇报、看资料,找短板......召开相关部门集中座谈会。 执法检查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除了听取区残联、区税务局、区教委、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委等18个部门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的情况汇报以外,还着重深入到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创业基地、特殊教育学校、渝馨家园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特别是现场与残疾人员代表交流日常受教育、就业、康复、保障等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全区“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 “一法一条例”实施3年以来,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残疾人保障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共计发放“一法一条例”及《助残惠残政策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3万余册,发放扶残助残宣传用品3万余件。2000余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达到100%。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 250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完成。建成市级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2家,免费提供孕前优生检查,免费发放轮椅、拐杖等残疾人辅助器具1500余件。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开设了特教班8个,学生总数109人,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或网络送教的方式,保障全员纳入义务教育,区内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学生比例约达适龄残疾学生总数的60%,入学率达100%。3年来,共有105名残疾学生考上了大学,750名农村残疾人参加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5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30名盲人创立了按摩机构,9名残疾人成为了种养大户。在2021年“巴渝工匠”杯第三届重庆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残疾人岗位精英赛重庆选拔赛中,2名残疾人获直播带货项目、职业指导师项目三等奖。1名残疾人获“永远跟党走”重庆市残疾人百幅优秀文化作品大赛三等奖。在重庆市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取得“一金二银一铜”成绩。 检查组对实实在在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同时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6大类问题。为了更高效、更具针对性的实施监督,检查组将在社会共识上有差距、在责任细化上有差距、在统筹协调尚有差距、在设施建设上有差距、在救助扶持上有差距的问题,细化成30个具体问题清单。 “要增强单位、家庭和社会共识上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要健全机制、加强协作、整合资源统筹推进残疾人扶助工作。要主动、精准、创新、全面服务服务,让广大残疾人托养有所依、精神有所托、生活有所寄、服务有所靠........” 检查中,一条条建议相继提出,每条建议都是检查组成员们的深思熟虑,凝聚着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关爱。 5月下旬,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一法一条例”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梳理列出6条主要审议意见交区人民政府研究办理,并于今年11月底前将办理落实情况报告区人大常委会。 用好回头看,促进执法检查落实 “要一直追踪督办......6条审议意见五类30个问题已全部办理落实,完成率100%” “执法检查已过,但人大监督却没有止步。开展执法检查,目的在于推动问题解决、工作改进、法律实施,因此,要一直坚持回头看,一直追踪督办,形成助推监督的双刃剑。”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默说。 12月5日,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区人民政府关于重庆市潼南区人大常委会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实施情况的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的报告,继续加强对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后续跟踪监督。 “切实加强了经费保障,将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做到了应算尽算,进一步加大了残保金征收力度,2022年全区残保金征收入库达1517万元,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区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徐小平在报告中说到,提高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标准,从2022年10月1日起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从70元调至80元;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从80元调至90元,二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从70元调至80元......针对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我们对标对表、逐项逐条办理落实。目前,6条审议意见五类30个问题已全部办理落实,完成率100%。 “检查是手段,效果是关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默表示,“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为残疾人“一法一条例”在我区的有效实施保驾护航,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媒体记者 刘莉 通讯员 张婧)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