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贵祥晾晒自家做的农产品。 
姚贵祥正在给果树修枝。 在卧佛镇百花村,有这样一位身残志坚的致富带头人,他两次创业接续打造百花源家庭农场,演绎了奋斗不止的精彩人生。 他叫姚贵祥,今年56岁,初中毕业就开始学习果树种植,逐渐摸到诀窍,是村民眼中的勤快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1984年,姚贵祥承包了土地,开始经营百花源家庭农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勤快人。然而,事业正起步的时候,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87年,整日忙碌于照料果树的姚贵祥不慎从坡地摔伤,致腿部残疾,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活。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年仅20岁的姚贵祥陷入了彷徨与痛苦,医生的诊断让原本不善言辞的他更加沉默,好在有家人的陪伴、女友的鼓励温暖他的心,让他坚定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决心。 1996年,姚贵祥荣获了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带头致富奔小康”奖,缓缓擦拭奖牌的他眼里满是自豪,他回忆,当时县里只有6人获得这个奖项,这是对他以产业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经济最好的鼓励。 然而,由于百花村地处潼南、大足、安岳的交界处,地势偏僻,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种植产业逐渐走向困境。 又坚持了几年,在2001年,上有老下有小的姚贵祥不得不丢下种植10年的近百亩果园,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前几年,在村里挣钱确实很难,由于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土公路,遇到下雨,成熟的水果就连摩托车都运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烂在树上,每年损失上万斤,看着真是心痛呀。”回想当年在村里办果园的辛酸,姚贵祥至今都还记得。 “要致富,先修路”。2012年,得知在镇村干部的带领下,百花村通水泥路了,当时在外打工的姚贵祥高兴得一宿没睡,心里盘算着,老家的果园有希望了。“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得守住它。”当即,姚贵祥就联系了村里以前的种植户,并和妻子商量一起回老家,继续干老本行。回乡后,他在村里又逐渐流转了百余亩土地,更换了果园的老旧品种,种上了新品种的果树。 返乡后,姚贵祥面临着产业布局、果树种植等困惑,区残联为他抛来了橄榄枝,主动为他介绍农技专家,同他一起布局枇杷、柑橘、李子等果树,并长期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给他吃下了一颗产业发展的“定心丸”。2017年,因他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区残联又将他纳入了种养殖大户,为他提供3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 “如果不是每年参加区残联组织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根本不可能承包这么多土地去种果树,也没有勇气去鼓励身边的残疾人一起发展种植业,现在取得的成绩,也有他们一份功劳。”姚贵祥感慨着。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收获的幸福,感受才最强烈,体会才最深刻。 如今,姚贵祥的百花源家庭农场里有枇杷、柑橘、李子、桃子、葡萄等10余种果树,果树多达6000余株。同时,他还发展了养殖业,养鱼、鸡、羊,水里游的、地上跑的,让他的收入增多,年收入达20万余元。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才是富。近年来,姚贵祥带动百花村10余户脱贫户、20余名残疾人及家属、低保户人员及其周边村社脱贫户和群众到农场务工,累计全年农场临时务工600余人次。同时为他们提供技术帮助,带动参加果树种植培训,提升了贫困户和残疾人技能水平,帮扶10多户社员发展果树种植30余亩,为推动本地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全媒体记者 刘莉)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