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企业展厅,吸引众多市民参观。 
3D打印产品展示。 
氢潼公司展台及产品展示。 
潼南企业展区现场火爆。 
市民参观了解弘喜汽车产品。 
扫码看更多精彩 9月6日,为期3天的2023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落下帷幕。今年智博会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4大专业板块,举行会、展、论、赛以及发布、对接考察等系列活动。潼南展区以“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潼南区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成果和未来潜力,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走进N5潼南企业展示区,智能制造“黑科技”集中亮相。贝思远、弘喜汽车、棱镜能源等9家企业借此平台,全方位展示企业明星产品和各项专利技术,在宣传推介企业的同时,也让客商进一步深入了解潼南,看到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巨大潜力。 智能检测 电池运行状态一键掌握
当下,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汽车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在重庆贝思远新能源有限公司展台,一个酷似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头的装置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它看着很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头,但实际上它是‘快充口国际电池检测设备MGC’,连上电车的充电接口后,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帮助电动汽车快速检测电池问题,并生成数据报告。车主通过手机就能了解电车的电池健康度和电池维修性能恢复范围等3项核心数据。”贝思远公司董事长张宏旺介绍,该设备目前能为市面上绝大多数款式的新能源车电池进行检测,预计明年投入市场。 除了快充口国际电池检测设备MGC,贝思远展台上的电池检测调制设备MDA、充电机OBC检测设备工程样机等,向观众全流程展示了企业在数智化检测、新能源服务、智能再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实力。 作为新能源电池后市场产业链闭环的代表企业,张宏旺表示,企业将充分整合前端(网络+回收)、中端(再制造及梯次利用)、后端(电池再生利用)布局,借助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多年的深耕,打造循环产业生态链,与潼南的兄弟企业一起,共同助力潼南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 循环再生 退役电池原料实现再利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废旧动力电池如何实现回收再利用,成为降低新能源造车成本、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手机等数码产品的电池容量,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也有循环寿命。”重庆棱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维锋告诉记者,目前其团队致力于退役锂电池的循环再利用,专注研发磷酸铁锂修复技术以及湿法冶炼回收提取技术,能将电池材料还原到原来90%-95%的水平。修复后的材料可直接作为储能电池原材料使用,实现了循环利用上的巨大突破。 据了解,棱镜能源于2021年6月成立,由四川赛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落户潼南高新区,占地面积约120亩,项目总投资约5.3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将于今年9月投产,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退役锂电池10万吨的能力。 而在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以梯次利用再造的动力电池为能源,打造的厨房应用场景,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我是一个户外爱好者,经常露营。看到这个设备感觉特别实用,把汽车‘退休’后的电池进行再利用,既保护环境,又增加了经济价值。”市民曾先生说。
据了解,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将“退役”的旧电池回收筛选,经过重组工序,在低速电动车、储能电池、通讯基站、智能路灯等应用场景重新“上岗”。弘喜汽车总经理李黎告诉记者,再造后的电池还能够用作家庭和小型商用备用电源,回哺电网。 车有其巢 建设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 在弘喜汽车设置的电子大屏上,清晰呈现了企业全年任务目标的分解、库存情况、生产情况,以便直观地了解外设各回收网点的实时收车情况等具体信息。 “我们着力完善‘车巢’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打通整个业务环节,不断提高企业对报废车辆管理的效率、精确度和可靠性,依靠强大的线上线下协同,深耕后市场、再造新蓝海。”据李黎介绍,今年1-7月,公司回收报废车数量居全国单体企业前列,全年预计回收数量将达12万台。 据悉,作为汽车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弘喜汽车正加快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聚集,发展如再生铝、废旧橡胶产品加工、再生塑料等项目,同时与知名整车企业合作,将再生材料循环利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将全力打造全市的汽车再制造中心,形成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体。 “我们将巧借智博会东风,大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引入汽车循环产业相关的企业和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汽车再制造、汽车电镀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 加快打造“汽车后市场” 近日,智博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闭幕。潼南参展的9家企业用产品和技术,多角度展示了企业的底蕴和转化能力,重点展示了潼南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的发展成果。 作为落地重庆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国际性盛会,智博会成为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的广阔平台。谋定而后动,不少潼南参会企业表示,选择落户潼南,是因为看到了潼南在汽车后市场的布局,以及潼南全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为他们带来的底气。 今年以来,潼南坚定不移把“制造强区”作为经济赶超跨越赢得未来的首位战略,举全区之力实施制造业“涪江奔腾”计划,紧密衔接全市“33618”产业体系,谋划打造“3+3+N”高能级现代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形成上下游协作、高中低端协同的融合集群发展态势。 重庆氢潼新能源研究院、重庆贝思远新能源、重庆棱镜能源科技等汽车后市场企业纷纷落户潼南,潼南通过矩阵式、模块化地打造汽车后市场产业链,既丰富了自身的产业结构,也为区县探索出产业创新的新思维、新路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保有量不断上升,后市场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成熟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领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当前,各地都在争相布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市场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不确定性增大,潼南结合自身资源和谋划,围绕“汽车后市场”展开布局,引进企业,培养人才,优化营商环境锚定被誉为“工业王冠明珠”的汽车产业进行后市场布局,推进全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者 邓瑜欣 彭春 罗列)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