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心照护 “小切口”解决群众“大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院外医疗服务和健康照护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区人民医院联合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抓住“数字重庆”建设变革先机,在全市创新推出“潼心照护”数字应用,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出院待康复患者以及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与上门护理服务,让优质护理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综 合 > 正文
潼心照护 “小切口”解决群众“大问题”
2023-10-24 17:01    潼南网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慢性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院外医疗服务和健康照护需求日益增长,为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区人民医院联合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抓住“数字重庆”建设变革先机,在全市创新推出“潼心照护”数字应用,为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出院待康复患者以及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专业的居家照护与上门护理服务,让优质护理资源走进千家万户。

功能齐全 方便快捷

一键响应市民上门服务需求 

“脚痛得很,还要三天两头往医院跑,搞得好麻烦......”市民张奶奶因脚踝受伤在医院做了手术,出院后一周需要换药,两周后又需要拆线,腿脚即使再不便,她也只能自行前往医院就诊。

类似于张奶奶这样的例子,折射出目前的医疗护理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已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现状。对于需要定期维护的慢性病患者、卧病在床的高龄失能失智老人、不便出门的婴幼儿和产妇等特殊人群来说,一旦离开医院,大部分医疗健康服务需求都无法被及时响应,这也成了他们生活中的难点和痛点。

民有所需,智有所为。为破解“居家护理”这一难题,区人民医院以实体医疗机构为主体,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远程、高效、便捷的优势,在全市创新推出首个“潼心照护”数字应用,让互联网成为助力“居家医康养”实现的推手,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就医、就诊新途径。

用“数字”为发展赋能、为护理提质、为服务增效。“我们以本院就诊、住院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服务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和终末期患者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据“潼心照护”有关负责人蒋晓玲介绍,目前已经开展的护理服务有临床护理、专科护理、母婴护理、中医护理、照护服务共五类,包括氧气吸入护理、压疮护理、造口护理、婴儿黄疸测定等40个项目,可满足群众日常护理的多元化需求。

“‘潼心照护’功能齐全,方便快捷,可以‘一键响应’市民朋友的上门护理服务需求。”蒋晓玲告诉记者,为了做到“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潼心照护绘制多跨场景拆解集成图,集在线咨询、视频问诊、上门服务、健康档案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形成居家照护、平台管理、服务保障管控全景图。

“用这个小程序预约特别方便,不像在医院那样有很多流程要走,妈妈少受很多来回跑的苦。”张奶奶的女儿开心地给记者演示着“潼心照护”下单流程。

据了解,该应用再造医疗业务流程,将到院、挂号、问诊、缴费、取药、离院等服务流程进行拆解,以数据的流向集成新的业务流程,实现三重“精准定位”,根据患者提交的地理位置与护理需求,智能匹配专业技术精湛、护理经验丰富的平台护师或照护员提供上门护理与居家照护服务,做到服务流、人员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将护理服务项目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构建连续性护理服务模式,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环环相扣 多措并举

足不出户享受专业医疗服务 

“潼心照护”作为重庆市首个线上医疗服务数字应用,因为在市内没有相关行业经验参考,在“互联网+智慧照护”建设过程中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其中,如何保障“网约”护理与照护的安全是一个绕不开的核心问题,为此,区人民医院做足了文章。

“娃娃出生不久,我的照顾经验严重不足,易护士给娃娃护理得很仔细,还教了我怎么科学母乳喂养、皮肤护理和日常照护,非常感谢。”在市民王女士家里,易晓丽正仔细地给婴儿做着臀部护理,还把护理动作细化,有条不紊地讲解给刚成为母亲的王女士。

易晓丽是区人民医院的主管护师,有着10年的护理工作经验。“我算不上经验丰富,在‘潼心照护’队伍里有很多前辈都比我从业时间更长,比如李海君老师今年已经从业30年了。”易晓丽收拾着护理医疗箱,笑着说。

据了解,为了严把“互联网+智慧照护”的线上预约、线下服务的医疗质量安全关,潼心照护第一批“上岗”的专业护士都需要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照护员需要至少有连续工作3年的照护工作经验。

“我们针对上门礼仪、上门服务操作规范、严格查对和消毒等内容对应选人员进行3轮滚动培训。”照护服务质控小组组长张勇介绍说,在应选人员正式“上岗”前,会面临护理资质、专业知识技能、责任心和耐心、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只有通过层层筛选的护师和照护员才能获得上岗证书,开始线上“接单”。

“请问您预约的护理业务,护师是否按时到家?护理操作是否规范?......请您作出1-10分的评价。”

在护理与照护质控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对照护对象进行电话回访,详细了解并记录用户的服务体验感受和服务满意度等内容。

据护理服务质控小组组长、护理部主任何逢清介绍,除了对已完成服务的对象做好回访工作,对留痕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料,做到可查询、可追溯外,质控小组还会定期对后台订单进行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点名订单接单情况,服务时间、服务记录单填写情况、医疗垃圾处理情况等,针对出现的不合理内容会及时记录,对不符合标准或存在问题的情况会进行整改或处罚,不断提升用户的网上“下单”就医体验。

潼心照护,服务到家。护师和照护员们是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最后一米”的关键角色,为了保障她们的权益和安全,区人民医院担当起“大家长”的角色,全力为她们做好保障工作。

在潼心照护运营专班的护理部,工作人员正为着一份份线上预约订单忙碌:详细记录、核查预约人身份信息,判断预约是否符合线上服务要求并对护师或照护员“派单”。

“接到订单后,我们会展开首诊评估,对于符合居家服务条件的双方签订知情同意书,对于无法判断是否符合居家服务条件的,建议线下就诊。”何逢清介绍,目前“潼心照护”提供的业务都是安全系数高、风险小,容易管理的操作,并且秉持不以“患”小而不“查”的精神,严格筛选、接取预约订单,最大程度避免医患纠纷发生。

记者了解到,在护师、照护员上门服务过程中还会采取服务对象实名认证、服务行程轨迹追踪、购买服务保险、一键报警和配备安全记录仪等措施,解决她们上门服务过程中“最后一米”的安全问题。

据悉,潼心照护数字应用从“小切口”入手,深化了照护资源的供给侧改革,打破了传统护理范围局限,畅通了照护人员和需求群众的对接通道,精准呼应患者需求,在“惠民有感”上狠下功夫,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全媒体记者丁宇鑫 何云飞)


相关新闻:
以肩为梯 他们在洪灾中逆 ...
“数”潮奔涌涪江 “智” ...
争分夺秒!他们奋力抢修复 ...
琼江潼南段再现百年一遇洪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这场汇报展演,精彩!
舞蹈 情景剧 小品,古今对话……多种形式的展演,行云流水活动,如一台多幕剧在区委党校上演,潼南区直机关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奋战四季度 争取满堂红
·从“文旅热”看经济发展新动能
·拼出新干劲比出新业绩赛出新风采
·农民丰收节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巩固创卫成果贵在持之以恒
·为高质量发展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于 ...
乐享生活
·我国数学家为复杂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眼睛的分子年龄首次确定
·喝凉水的一个大好处,少得食管癌!
·再生神经元恢复瘫痪小鼠行走能力
·AI识别出290个新蛋白质家族
·妊娠期糖尿病知识
·中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2亿辆
老人听力障碍怎么办 ... 夜间文旅释放消费潜 ...
鲜食农产品限制过度 ... 中国新式茶饮引发消 ...
无糖月饼真的不含糖 ... 让基层卫生服务更好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新闻中心(潼南报社)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