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河长办与资阳市安岳县河长办相约来到崇龛镇姚市河边跨界巡河。 
遂潼水环境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用无人机无人船对琼江开展巡查。 
干净清澈的涪江穿城而过。 11月20日一大早,崇龛镇环保办负责人周心国打开微信,进入“琼江姚市河川渝河长合作交流群”。“崇龛镇上游今天雨量如何?有无涨水情况?”“三家镇有风无雨。”……川渝两地河长简短地共享着跨界河流水质、水情、雨情等信息。 崇龛镇白沙村码头对岸,是重庆潼南区与四川资阳市合作共建的姚市河白沙水质自动测报站,这里是国控断面。在这里,周心国与安岳县云峰乡村建办主任邓宏一起,乘坐快艇开始了跨界巡河之旅,这已是双方今年第9次“联手”。 河面波光粼粼,水清岸绿。他们边走边看,在寻找问题的同时也分享治水经验。 联合巡河、互通信息、共建设施……川渝两地共享环境监测数据,共商处置措施,共同守护河流跨界断面的水质安全。 跨界河流姚市河发源于安岳,是琼江右岸一级支流,也是川渝两地之间的界河,流经潼南后汇入琼江。 此前,由于两地跨界河流治理缺乏整体统筹、协调沟通不畅、治理效果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常年水质不稳定,跨界河流治理一直备受关注。 河流治理是系统性工程,没有上下游、水岸同治,跨界河流共治将无从谈起。 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次提出后,川渝在全国首创成立了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两地跨界河流治理显得更加紧密。 “现在姚市河的水质好太多了。过去,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两地在跨界河流治理方面存在盲区。”邓宏表示,自两地携手合作后,全方位开展跨界河流治理,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改善提升的同时,两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也不断增强。 从“各人自扫门前雪”,到川渝联动跨界治水,各方力量凝聚治水合力,越来越多的河流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如今,在崇龛镇,川渝联动跨界巡河已经成为常态。崇龛镇与云峰乡联合巡河与交叉巡河,实现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共治共管。 “近年来,我们坚持遵循‘属地为主,协同共治’的原则,通过与安岳建立跨界河流治理协作机制,精准实施项目,引入刑事司法协助,开展联合监管执法等,解决了跨界河流治理难的问题。”周心国介绍,在琼江流域的两岸,崇龛镇还与云峰乡共同实施了景观树栽植、绿化带打造、标识标牌增设等。通过对跨界河流的共同治理,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为不断改善水环境质量,今年4月,川渝跨界流域水环境联合执法组对安岳县龙台河、姚市河流域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场等开展了执法检查。通过两地执法人员密切配合,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坚决立案查处,形成了有效震慑,为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筑牢了基础。 龙台河、姚市河的治理,只是川渝牵手联防联控的一个缩影。 此前,潼南与大足、安岳签订了《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姚市河水质提升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涪江、琼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意见》《重庆市大足区生态环境局四川省资阳市安岳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执法与应急联动合作协议》等,形成了信息共享、巡河共治、执法共查的生态环保大格局。 “区域有界,河水无界。唯有齐抓共管,‘跨界’合作,才能共享一方碧水。”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潼南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上强化上游意识,担当上游责任,体现上游水平,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以河长制、水环境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为抓手,切实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积极推进川渝跨界河流一体化治理,有效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全媒体记者 徐明鸣)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