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革命先驱峥嵘岁月
—潼铜遂三地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杨尚昆旧居及陵园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潼南区融媒体中心与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遂宁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基因——三城九馆追红记·走进遂潼铜红色场馆联盟”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社 会 > 正文
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现革命先驱峥嵘岁月
—潼铜遂三地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杨尚昆旧居及陵园
2021-06-02 16:02    潼南网

杨尚昆旧居全景。

杨尚昆旧居全景。

群众走进杨尚昆旧居感受红色文化。

群众走进杨尚昆旧居感受红色文化。

杨尚昆旧居。

杨尚昆旧居。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潼南区融媒体中心与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遂宁传媒集团联合开展“牢记初心使命 赓续红色基因——三城九馆追红记·走进遂潼铜红色场馆联盟”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

潼南区融媒体中心、铜梁区融媒体中心、遂宁传媒集团选派主力记者组成“追红采访团”,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走进潼南、铜梁和遂宁的9个红色场馆,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的融媒传播方式,多角度、多形式、多平台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文化。

日前,潼铜遂三地记者走进重庆市潼南区杨尚昆旧居及陵园。

追红场馆

杨尚昆旧居坐落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金龙村,又名“四知堂”“长滩子大院”,是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的诞生地。2006年,在杨尚昆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经党中央批准,长滩子大院被命名为杨尚昆旧居。现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尚昆旧居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1862年,原是杨尚昆曾祖父杨世绥按照清代三品官员规格修建。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大院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房屋39间。俯瞰呈汉字“四”字形,正看如一支巨大的正欲展翅高飞的鹏鸟,构思独特,用材考究,透露出主人的理想与抱负。

杨尚昆旧居里面陈列着大型历史图片文物展——《杨尚昆生平业绩展览》,按杨尚昆同志的人生经历分为投身革命、留学前后、率部长征、领导北方局、延安岁月、为新中国建设呕心沥血、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探索新时期军队建设之路、在国家主席任上、真情永驻10个部分,通过4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200余件文物文献资料和多部影视资料片,充分展示了杨尚昆同志光辉的一生。

杨尚昆陵园设计独具匠心,庄严朴实、环境优美,包括陵道、瞻仰广场、墓茔、怀念林、杨尚昆生平图片展室等部分,占地面积50余亩,彰显了杨尚昆同志“云水襟怀松柏气节”的一生,是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道:园区陵道长410米、宽9米,为了纪念杨尚昆同志逝世的日子“9月14日”,两旁栽种914棵笔直的塔柏,给陵园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瞻仰广场:广场前方屹立着一尊杨尚昆同志全身塑像,材质是红色花岗石,塑像双手抱于胸前,微笑着凝视远方,取意毛主席《七律·到韶山》中的诗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墓茔:由汉白玉石堆砌而成,上方嵌有翠绿色花岗石雕刻的花环,墓盖石为一整块汉白玉石,上刻杨尚昆同志生卒年(1907-1998)。墓室为杨尚昆与妻子李伯钊骨灰合葬墓,墓后是李伯钊同志的生平简介。

怀念林:位于青龙山上,是杨尚昆同志生前好友、部下、身边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自发筹资修建。林中有两块石碑显得格外庄严肃穆,一块是黑色大理石碑,一面雕刻着杨尚昆同志胞弟杨白冰同志为祭拜兄长逝世五周年而作的一首长诗,另一面刻着毛泽东、周恩来等115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名字;另一块是汉白玉石碑,是西北燕山农民自发集资制作,并千里迢迢送到潼南,饱含着燕山儿女对杨尚昆同志的无比崇敬与怀念。

追红现场

日前,潼铜遂三地记者走进杨尚昆旧居及陵园,重温杨尚昆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光荣奋斗的革命故事。

走进杨尚昆旧居广场,首先看到的是杨尚昆同志半身铜像,这尊由四川美术学院著名教授龙德辉主创塑造的半身铜像,高1.4米,底座高1.3米,由中信集团于2007年7月捐赠。楹联:“雄著经慎著史赫赫文章传世骥,汉时相宋时将堂堂姓氏炳人间”。意为:杨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人才辈出,西汉杨雄、明朝杨慎,他们思维敏捷、文笔过人,写下的文章至今都还在传诵;东汉宰相杨震、宋朝杨家将,他们精忠报国、满门忠烈,忠义为时代所赞扬。

当天,四川金辉保安金安物业公司党总支组织员工到杨尚昆故居参观学习。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特地带公司员工过来参观杨尚昆旧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川金辉保安金安物业公司党总支书记蒋琼英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能够让员工学习杨尚昆听党指挥、服从大局的坚强党性,多思善悟、善作善成的工作方法。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采访团和前来参观的群众团体走进杨尚昆旧居,通过参观杨尚昆同志用过的生活实物以及墙面的各种照片、橱窗里的文献资料,了解杨尚昆同志积极投身革命的光辉事迹和为共和国夙夜在公的高尚品格,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杨尚昆同志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壮丽事业。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本本文献生动再现了杨尚昆同志波澜壮阔、英勇奋斗的一生。

“我是1971出生的,我们这个时代出生的人经历过杨尚昆主席主持工作的年代。”游客朱洪光是第一次来杨尚昆旧居参观,他告诉记者,通过这次参观,他仿佛回到那个年代,听到来自那个时代的声音。“感触很深,现在的生活真的很幸福,也来之不易。”

在杨尚昆旧居,来自遂宁的游客胡正权尤为引人注意,参观中他不停地用手机拍摄旧居里有关杨尚昆的一切。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1976年就开始当兵了。”胡正权说,自己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党龄42年的老党员,虽然现在退役了,但是退役不褪色,在今后的工作中仍然会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干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业绩。

杨尚昆陵园坐落在梓潼街道卫星村杨家咀,按照杨尚昆同志生前遗愿而修建的,由重庆大学教授余卓群设计。1999年4月动工,2000年6月竣工,历时14个月,占地50余亩,包括陵道、瞻仰广场、墓区和怀念林等部分。

行走在杨尚昆陵园看似平直却又跌宕起伏的陵道上,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杨尚昆同志70余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陵道两旁共栽种的一千余棵笔直的塔柏,给整个陵园营造出肃穆宁静的氛围。

“杨尚昆这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为革命事业付出了所有。”重庆东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员工陈鑫告诉记者,自己是双江本地人,双江出了杨尚昆这样的名人,自己非常自豪。“作为双江人,我将学习杨尚昆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听党指挥,不忘初心,服从大局。”

“最近来杨尚昆旧居参观的人特别多,每天前来参观的人就有一千多到两千。”杨尚昆旧居管理所所长彭大发介绍,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都选择到杨尚昆旧居和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景区的游客量也是大幅增长。

据悉,杨尚昆旧居和陵园作为重庆市潼南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资源,2018年-2020年共接待游客170万人,2021年1-4月共接待游客25.5万人。

追红故事

一 件 特 殊 的 文 物

  在杨尚昆旧居内的“率部长征”展室里,陈列着一块特殊的弹片。不过指甲大小,从那曲曲弯弯的边缘和凹凸不平的表面,已经看不出它原来的色泽及形状。如果不是摆在庄严肃穆的展柜里,有谁会想到,它并不是块普通的金属,而是一块弹片,一块经历过战火和鲜血淬炼的弹片!  

然而,这极不起眼的文物,却弥足珍贵,甚至价值连城。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还得从1934年说起。  

遵义会议后,杨尚昆和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浴血奋战,攻占娄山关,再克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首次大捷。疲于奔命的国民党地面部队被远远地甩在后面,怎么也追赶不上红军,便派飞机在红军行军上空狂轰滥炸。  

1935年4月,红三军团行至云南省沾益县白水镇,遭到敌机突然袭击。一时硝烟弥漫,弹火乱飞,三块弹片如利刃般插进了正在指挥战斗的杨尚昆腿部。霎时,鲜血布满他的右腿。在临时搭建的手术台上,医生为他进行了简易的外科手术,取出了两块弹片。剩下的一块紧挨着血管,一旦取出,即可能带来生命危险。医疗条件实在有限,医生只能含着眼泪,在杨尚昆同志血肉模糊的伤口处倒上灰锰氧水,清洗消毒,简单包扎后,又让他同大部队继续前行。  

从此,这块冰冷的弹片便深深地嵌入了他的身体。每到阴雨天气,腿伤就会发作,疼痛难忍,但他都咬牙坚持着,把“敌人”扼杀在“藐视”里。解放后,他才有机会请医生仔细检查,希望能取出这块戕害他健康的铁片。由于时间太长,弹片已长在体内,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无法再取出,只能任由它留在身体里。这一留,就是整整63个春夏秋冬!直到1998年,杨尚昆同志去世以后,家人才在骨灰里找到这块指甲大小的弹片,算是从他身上取出了折磨他半生多的“毒瘤”。  

如今,这枚弹片静静地躺在杨尚昆旧居的展览馆里,躺在潼南区双江镇古色古香的小角落里。旧有的金属光泽已经被岁月、被杨尚昆坚强的体魄腐蚀了、征服了,只剩下黯淡的铁质,其精神的光辉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这一块弹片,见证了杨尚昆同志在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在和平年代呕心沥血的非凡经历。同它斗争的过程,就是彰显舍生忘死、追求真理、乐观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克己奉公、一心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公仆情怀的过程。今天,在我们感叹战争残酷的同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幸福与和平是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迈步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铭记历史、携手前进,继承先辈遗志,建设好家园,报效好祖国,为人民谋福祉。

相关新闻:
雾绕潼城宛若仙境
我区城市品质提升进行时
冬日暖阳,你好!
“文旅e家”助力美好生活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藏不住了!潼南这里有一大片马鞭草惊艳绽 ...
近日,音乐百花园(福山公园)里马鞭草盛开,紫色花海扮靓潼城,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拍照。音乐百花园(福山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踏 青 ,请 带 上 文 明
·多一份文明,多几缕书香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
·在智能时代的“星辰大海”中育新机
·提升思维能力,决战脱贫攻坚
·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
乐享生活
·有一种食物叫米饭 但你却对它充满误解 ...
·接受临期食品不是消费“降级”
·100%果汁第一原料为何是水
·熬夜不仅会秃头 还可能耳聋
·儿童节快到了 这些网红玩具千万别送孩 ...
·创造条件让临期食品物尽其用
·科学防晒做到这3点
图说新冠疫苗:接种 ... 防沉迷系统,真能管 ...
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多 ... 关于新冠疫苗“第2 ...
警惕危险玩具 保护 ... 解读“十四五”健康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传媒集团)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