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潼南区塘坝镇村庄清洁行动。 谢子清摄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这是潼南区塘坝镇曾经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塘坝的路变干净了,水变清了,沟渠无杂物了,农户院子亮堂了,环境变美了,“颜值”提升了。 今年以来,塘坝镇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探索推进“五个一”活动——开好一轮院坝会、搞好一场大扫除、组建一支先锋队、评选一批示范户、美化一方农家院,扎实做好宣传发动、示范带动、镇村联动、高位推动等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条心”改善人居环境 “以前我家是土灶,厕所是茅坑,蚊子很多,‘地坝’全部是土坝,房前屋后全部都是杂草。”在塘坝镇村民家中,正在清扫院坝的李大姐喜滋滋地说,“现在我家厨房柴灶贴了瓷砖,既省柴又卫生,厕所一开水就冲干净了,没什么异味,‘地坝’全部硬化,打扫方便更干净,整个环境卫生也更好了,住起来很舒服。” 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塘坝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的显著成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键要让基层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基于此,塘坝镇注重宣传发动,通过“开好一轮院坝会”活动,在全镇形成共识,形成常态,形成自我行动。 该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扎实组织开展“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战役”。坚持班子成员包村、驻村干部牵头、支部书记负责,分小组、分院落召开院坝会,真正讲清楚“三清一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切实提高认识,全面统一思想。今年以来,镇政府召开工作推进会9次,村社召开支部大会43次,各级部门共召开院坝会148次,教育引导群众23000余人次。
同时,积极组建一支先锋队。以村支两委、党员干部、村民组长、妇女组长、青年团员、志愿者、公益性岗位为主体,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先锋队,在做好自家清洁卫生的同时,常态化进村入户,督促“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当好表率、做好监督。在全镇6所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分居民点建立网格长440名,形成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组、网格长包户的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凝聚了共识、集聚了合力。 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评选一批示范户。该镇将“三清一改”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成立考评小组,每季度开展“清洁住户”“最美庭院”“最美村居”评选,利用公开栏、院坝会等宣传公示并给予奖励。同时,对脏乱差家庭进行曝光,培养村民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目前,已评选“清洁住户”40户、“最美庭院”70户,让村民学有榜样、干有遵循,形成了积极示范效应。
“齐动手”扮靓美丽家园 在塘坝镇,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场景:干部和村民拿起扫把、铁锹、垃圾车等工具,扫的扫,夹的夹,清的清,推的推,撸起袖子干得热火朝天,从打扫路面落叶、垃圾到街道边的“牛皮鲜”再到水中的漂浮物,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必须落实到行动上。
据了解,塘坝镇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家上阵、人人动手,动员千家万户,围绕“三清一改”,每周开展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同时,坚持从便民服务中心开始,由村社干部家庭带头,带动做好场镇周边、公路沿线、江河沿岸、老旧院落等区域的集中整治,倡导村民养成“三定、三勤、三看”的良好生活习惯,即卫生定时打扫、物品定点摆放、畜禽定人饲养,勤洗、勤扫、勤捡,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干净与否。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清理白色垃圾90余吨、淤泥120余吨、漂浮垃圾及河岸垃圾80余吨。 围绕“美化一方农家院”,塘坝全镇14个行政村及4个涉农社区全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集中采购花草种子,分发给农户让其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田埂空地等地方播撒种植,打造各具特色的家庭小花园。目前已初见成效,天印村获评全国首批绿色村庄、重庆十大特色乡村,金山村获评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环境。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塘坝镇领导表示,他们将持续推进“五个一”活动,深入开展“三清一改”,努力让塘坝镇变得更美、更靓、更宜居。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