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镇 街 > 正文
柏梓镇石梯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额信贷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村63户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
走进脱贫人家 喜看乡村变化
2019-10-10 10:20    t潼南网

蓝培学正在喂鸡。

村民在花椒基地干活。

“小洋楼、水泥坝、偌大的鱼塘、整齐的蜂箱、成群结队的土鸡……”记者在柏梓镇石梯村村民蓝培学家门口看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家庭3年前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为何蓝培学家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记者跟随石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宜的脚步,对这个偏远的小乡村进行了深入了解。

养鸡养鱼养蜜蜂 勤劳致富新生活

“周书记来了呀,赶紧进屋坐。”记者来到蓝培学家中时,他正在割草喂鱼,见有人做客,他便赶忙过来招呼。  3年前,蓝培学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依靠自己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的收入,生活也还算过得去。可天有不测风云,妻子不幸患癌,为了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外债,即使这样,也没有挽回妻子的生命。从此以后,家里就陷入了贫困,劳动力的缺少,再加之两个儿子读书的费用,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快喘不过气来,连摇摇欲坠的房屋都无法修缮。

  “那时候,我的妻子得重病过世,又有两个孩子在读书,家里实在困难,还好有政府和村里的帮助,让我的生活有所好转。”言语之间,蓝培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时,村两委得知蓝培学家的情况后,便向镇上如实反映,后来经过申请,他被纳入了建卡贫困户。  

虽然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蓝培学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小算盘”,希望通过发展产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只不过以前经济困难无法付诸实践。正好此时柏梓镇针对贫困户开放小额信贷政策,并且免费提供养殖、种植技术培训。蓝培学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开启了养殖之路。

  蓝培学的养殖产业首先从养鸡开始,首批买来的50个鸡仔,在他的精心呵护下顺利长大,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让他伤透脑筋。作为养鸡新人,镇上的买家基本不认识蓝培学,对鸡的品质也表示怀疑,所以销售过程中遇到很大困难,卖出的数量屈指可数,这让蓝培学感到十分沮丧。正当他快要失去信心时,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又让他重新燃起希望。  

“在走访的时候,发现他养的鸡销路有问题,我们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推荐,渐渐地帮他打开了销路。”周宜说,经过一段时间的销售,大家觉得他的鸡品质很好,于是有了许多回头客,销路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现在,蓝培学通过养鸡,一年的毛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刨去成本,也能净赚1万多元。除此之外,他还开发了7亩稻田用来养鱼,并建立了自己的养蜂场。通过养鸡养鱼养蜜蜂,全面发展产业,蓝培学成了石梯村勤劳致富的好榜样,许多人向他学习养殖技术,寻求脱贫致富之道。  

“现在村里面很多人来跟我学习养殖技术,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带动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让大家的生活都过得越来越好。”蓝培学说。

脱贫路上见真招 喜看山村新变化

石梯村位于柏梓镇东南部,距潼南主城区2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属浅丘地貌,有耕地3004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过去,由于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2014年被评定为县级贫困村。现如今,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与努力下,全村63户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原本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来到石梯村花椒基地,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映入眼帘,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村民们正在基地进行紧张忙碌的除草工作,保证花椒树的健康生长。

“我们村变化很大,以前我们这里很贫困,山高路远的,只能靠种庄稼生活,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现在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得到一些流转费用,还可以在花椒基地干活,收入不错,同时也能照顾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石梯村村民陈德华告诉记者。  

周宜介绍,以前该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差,贫困户普遍以种植传统农作物为主,遇到极端天气就面临颗粒无收的境况,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二是基础设施差,很多地方没有通路,人口饮水安全方面也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户学历程度普遍不高,残疾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劳动力缺乏,需要政策兜底的对象较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产业扶贫为主,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医疗健康,改造农网、C、D级危房、饮水条件等措施,坚持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使扶贫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周宜表示,只有针对问题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贫困现状,推进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如今,石梯村在产业方面多点开花,种植花椒1500亩,修建烘房,形成产业发展链条,不仅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莲藕200亩,并顺利打开了柠檬、春苋、沃柑等经济作物的销售渠道,全面促进石梯村经济向好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石梯村坚持“要致富、先修路”的理念,上半年完成十多公里的路面硬化,区卫生健康委又筹资25万帮助村里修建7.5公里泥结石路,解决了下家湾10户人家无路可通的现状。除此之外,在农网改造、危房改造以及饮水条件改善方面,石梯村也下足了功夫,满足了贫困户的供电需求,优化了居住条件,饮水安全也得到保障。  

柏梓镇副镇长吕雪洋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小额信贷等方面精准发力,让群众有盼头、有希望、有着落。(全媒体记者 徐洪英 朱杨 夏培植)

【责任编辑 郑强】

相关新闻:
秋收忙
寿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 ...
39.3万亩水稻开镰
潼南“内外兼修”绘就乡村 ...
喜迎瑞雪 潼城小伙伴玩嗨 ...
银装素裹下的潼城
另类合影
勤劳的双手
传说中有这么多地方 被称 ...
帅气尹正撩小黄鸭 时尚写 ...
潼南美女时尚街拍 速度围 ...
女大学生竞聘空乘 外语特 ...
数字报二维码
潼南微发布平台
APP新闻客户端
潼南网二维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直播回顾|“媒体+电商”潼掌柜消费扶贫 ...
买对不买贵,看我潼掌柜!我是潼掌柜第一人气主播邹兵!相信大家前几天看到咱们新媒体发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潼 ...[详细]
潼城故事
罗列:奔跑在“疫”线与“逆行者”同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一场艰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潼南大地上打响。区融媒体中心机关一支部书记、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提升思维能力,决战脱贫攻坚
·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
·选好基层“带头人”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高质量发展应有高质量服务
·实现安全生产要紧绷三根弦
·小康成色映照初心底色
乐享生活
·运动能强体抗病 五种运动既瘦身又锻炼 ...
·早餐重能量午餐少油盐 一日三餐吃出健 ...
·直播|上古盐都 心旅巫溪
·秋冬季,流感疫苗应该怎样接种
·警惕食物中的"藏盐大户",家庭减盐这 ...
·孩子有负面情绪,切忌火上浇油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多数是青壮年
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好 ... 薯片吃了刹不住?警 ...
别等牙变黄才想起洁 ... 北京疾控提醒:出行 ...
油吃多了坏处多!7 ... 勤奋锻炼为强身?这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新闻中心(潼南报社)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