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新 闻 | 镇 街 | 部 门 | 专 题 | 生 活 | 酒 店 | 求 助 | 小编行 | 听新闻 | 潼城故事 | 图 片 | 视 频 新闻热线:023-61268827    网站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7
当前位置:镇 街 > 正文
别口镇:兴产业住新房 稳定增收幸福长
2020-06-30 10:18    潼南网

生态宜居的别口镇。

▲指导花椒产业发展。

喜摘花椒。

▲困难群众周转房。

脱贫后小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


潼南网讯(全媒体记者郭伟毅

核心提示:  

      近年来,别口镇聚焦“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解决群众住房难,发展花椒等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今的别口,产业更兴旺了、交通更发达了、环境更美丽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

  六月的别口,青山环绕,碧水掩映,道路通畅,民风淳朴……一项项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在这里落实,一件件关系民生福祉的实事在这里落地,一个个扎根基层乡村的人才在这里奋斗。

漫山花椒树铺就别口致富路

花椒产业一直是别口镇的主要产业。走进位于该镇西南部的老君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花椒树。 

“整个老君村的花椒种植产业基本上都是我们公司种植的,全部为优良品种九叶青。”别口镇老君村花椒种植基地负责人——重庆老君利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老总文静告诉记者。

  文静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老君村人,前些年在外做建筑装修生意挣了些钱。尽管事业上小有成就,但是老家贫困的面貌让他一直放心不下。2015年,别口镇正在开展与产业扶贫相关的招商引资项目,借着这个“东风”,他在多方考察后,决定与几个生意上的朋友合伙,在老君村发展花椒种植与加工产业链。 

经过近5年的精心培育,老君村的花椒产业风生水起。“目前,我们共栽种了2460亩花椒树,年产值在200万元以上,不出意外还会逐年递增。”文静说,眼看花椒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自己也不能忘了创业的初衷——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

  “我们的花椒种植基地里平时有70多个固定劳动力。到了收获的季节,还要按照70元/天的价格雇用300余名工人采摘花椒,这些工人大多是来自老君村本地和附近村子的农民。”文静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家乡的困难群众脱贫,他有意将雇用政策向贫困户倾斜,花椒采摘和加工队伍里,贫困户占了至少一半。此外,他还专门从江津聘请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熟练掌握花椒的种植、剪枝、喷药、施肥等技术,久而久之,这些村民也成了花椒种植能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让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在基地干活不但能挣到钱还能学到赖以生存的种植技术。”文静说。 

“文老板是个良心企业家,不管花椒行情如何,他从来没拖欠过工人的工资。我跟着他现在一个月挣个2000元不成问题,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因此改善了不少。”长期在花椒基地务工的文启成是老君村4组的建卡贫困户,原本并不擅长给花椒树修枝的他,在文静手把手的教导下,已经成了工人里面的技术指导员。

  “别口镇现有花椒种植基地10000亩,计划通过2年的努力,建成花椒种植基地15000亩。”别口镇镇长付元江表示,下一步,别口镇将继续配套建设烘房、冻库等花椒生产保存基础设施,附带发展豆瓣、花椒油等精深加工产业,拓展延伸花椒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七处周转房解决群众住房难

水泥墙,小红瓦,单间配套的格局,宽敞整洁的院坝,背靠青山绿树,面朝乡村公路……6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别口镇飞凤社区5组的困难群众周转房,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记者同志,欢迎你们光临我的新家。来,快请坐。”别口镇飞凤社区6组的特困户苏自云面带笑容,把记者一行迎进家门。

  打眼一瞧,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电视、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房、卫生间更是配套齐全。  

“党的政策好哇!让我住在这里不但不用交房租,连水电费也由镇政府缴纳。”苏自云看到记者在打量房间,迫不及待把他心里最感激的话说了出来。

  记者与苏自云坐在板凳上拉起了家常,谈起他以前的居住条件,苏自云一脸唏嘘:“以前住的是个瓦房,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渗漏严重,每当外面下大雨,屋里就要下小雨,时间久了就成了危房。镇政府担心我的人身安全,就让我从旧房子里搬到了新修好的周转房里安享晚年。”说起现在住的周转房,苏自云脸上的幸福感都溢出来了:“住在这儿环境又好,离场镇又近,生活购物很方便。闲暇时间还可以和其他老人下下棋、打打牌、摆摆龙门阵,不知道有多少同龄老人羡慕我这么好待遇的‘特困户’哩!” 

据了解,像飞凤社区这样的困难群众周转房,别口镇目前共建有7处。“近年来,我镇聚焦特殊困难群众住房难、寡居老人照料难、保障住房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通过新改建村级周转房,打造7个集中安置点,切实解决建卡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增强基层治理实效。”别口镇负责困难群众周转房项目的镇党委副书记施展告诉记者。

昔日上访户成了致富带头人

“老郑,你咋不上访了?还天天夸党和政府好,你这是演的哪出戏哟?。”在别口镇科郎村3组,村民们见到郑修春都要调侃他几句。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郑修春两口子长年在外打工,由于没挣到什么钱,2008年回到老家一看,顿时傻眼了!由于年久失修,又久没人住,老家的房子成了危房,根本没法住人。


  没地方居住可是件大事!郑修春头脑一热,便跑到镇政府去“要说法”。当时的别口镇负责人接待了他,问清楚缘由后,当即表示:“政府明白你的困难,先帮你找个临时住处,你们家的住房问题一定会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半信半疑的郑修春这才“善罢甘休”。  

“没想到,总共10500元的国家补助资金很快就打到了我的卡上。2009年,我们的新房开建。几个月后,我们一家人就搬进了新房居住。”郑修春感叹道。

  有了新房,郑修春开始琢磨着依靠发展产业来致富。颇具商业头脑的他,把目光瞄准了生猪养殖业。天有不测风云,2018年,郑修春的养猪场遭遇了建场以来最大的危机——由于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无钱购买猪饲料。急坏了的郑修春迫不得已再次向镇政府发出求助。了解到他面临的困境后,别口镇领导出面,三天之内,为郑修春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办好了小额无息信贷。  

资金的问题解决了,老郑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回归正轨后,养猪场的年产值达到50万元以上。现在的他,常把“多亏了党的好政策,还有镇政府数次出面为我化解危机,才有了我老郑今天的好日子”挂在嘴边。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郑修春发展产业尝到了甜头,也不忘回报乡邻。在他流转的200亩土地上,种满了玉米、西瓜、红苕和南瓜,农忙时,他主动以60元/天的工资,雇用周边二三十名困难群众帮他除草、种植、施肥、采摘。养猪场的粪水,他除了自用外,剩余的全部无偿送给有需要的农户。“心底无私天地宽”。如今的郑修春,心态转变了,脾气好多了,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了。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全面收官之年,别口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继续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多种方式解决贫困人口的增收和保障问题,确保到2020年全镇所有贫困户如期脱贫。”别口镇党委书记薛荟告诉记者,下一步,别口镇将加快建设以“万亩花椒示范园”为代表的农村特色产业,补齐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深入推进以家庭环境卫生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转变家风、民风、社会风气促进农村基层治理,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责任编辑:叶露】


相关新闻:
秋收忙
寿桥: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 ...
39.3万亩水稻开镰
潼南“内外兼修”绘就乡村 ...
喜迎瑞雪 潼城小伙伴玩嗨 ...
银装素裹下的潼城
另类合影
勤劳的双手
传说中有这么多地方 被称 ...
帅气尹正撩小黄鸭 时尚写 ...
潼南美女时尚街拍 速度围 ...
女大学生竞聘空乘 外语特 ...
数字报二维码
潼南微发布平台
APP新闻客户端
潼南网二维码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看潼南》
    新闻客户端
    《看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看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直播回顾|“媒体+电商”潼掌柜消费扶贫 ...
买对不买贵,看我潼掌柜!我是潼掌柜第一人气主播邹兵!相信大家前几天看到咱们新媒体发出了这样一条新闻,潼 ...[详细]
潼城故事
罗列:奔跑在“疫”线与“逆行者”同行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一场艰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潼南大地上打响。区融媒体中心机关一支部书记、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提升思维能力,决战脱贫攻坚
·时刻绷紧森林防火这根弦
·选好基层“带头人”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高质量发展应有高质量服务
·实现安全生产要紧绷三根弦
·小康成色映照初心底色
乐享生活
·运动能强体抗病 五种运动既瘦身又锻炼 ...
·早餐重能量午餐少油盐 一日三餐吃出健 ...
·直播|上古盐都 心旅巫溪
·秋冬季,流感疫苗应该怎样接种
·警惕食物中的"藏盐大户",家庭减盐这 ...
·孩子有负面情绪,切忌火上浇油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多数是青壮年
你知道该如何保护好 ... 薯片吃了刹不住?警 ...
别等牙变黄才想起洁 ... 北京疾控提醒:出行 ...
油吃多了坏处多!7 ... 勤奋锻炼为强身?这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董俊中 律师 潼南区整治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44592772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新闻中心(潼南报社)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8728103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不良信息举报 | 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