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美丽潼南。 特约摄影杨毅 公园提高生活品质。 市民在健身步道上散步。特约摄影卜寿林 公园荷塘盛景。 一江碧水穿城而过。 特约摄影杨毅 漫步涪江沿岸,湛蓝的天空映衬着洁白的云朵,淙淙清水一路向西奔腾,水清岸绿引来水鸟蹁跹;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人民生态公园草木葱翠,花鸟相偕,游园来客络绎不绝。 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潼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徜徉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之间,群众环境获得感持续提升。 近日,区生态环境局交出潼南生态宜居“成绩单”:今年1-5月,涪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琼江水质累计为Ⅳ类,城区及镇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截至5月29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9天,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一个个跳动的数字,一幅幅青绿画面,是触手可及的变化,是有口皆碑的改善。放眼潼南大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绿色已成为潼南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精心呵护碧水穿城增“颜值” 初夏时节,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百鸟放歌,百花盛开,成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地方。 公园位于涪江潼南城区段流域,以涪江沿岸的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1011.81公顷,其中江滨湿地面积约700公顷。公园以涪江、三块石运河、库塘、稻田、自然河流等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为主体,以城市湿地资源群为景观特色,以保护以修复潼南城市湿地资源为重点,是集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位于潼南鹿鼎湖畔的人民生态公园,凭借生态环境“高颜值”,成为潼南人休闲游玩的打卡地。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漫步在潼南区人民生态公园的石板小道上,清澈的流水、倒影丛生的湖面,让人很难想象四年前这个叫做“鹿鼎湖”的地方还是黑臭水体的整治区。 潼南区人民生态公园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通过就近调用涪江河水,置换去除黑臭水体,取而代之的自然水源使水体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并形成了一个活体的循环水域。 凭借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策略,结合“雨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台地生态栖息地系统、节能低碳系统”等创新做法,人民生态公园在2019年的第十四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获得“人类居住规划设计奖”。经过生态环境升级改造,如今的湖畔杨柳轻舞,碧波荡漾。行走在公园栈道上,狐尾草、荷花、睡莲层层叠叠,轻风吹过,花草摇曳,水鸟起落,美不胜收。 占地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的人民生态公园,已成为附近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只要是晴天,我都会出去走走、看看,环境美、心情就好。”家住江北云海蓝湾小区87岁的李明贵,身体硬朗,每天健步走成为养生长寿的秘诀。“我喜欢旅游,北京、天津,好吃特产多,家门口的公园,好看的风景多。”李明贵说,适量的运动,舒适的环境,让人身心愉悦。 生态优先,绘就了潼南城市美丽画卷。每天早上,在潼南的公园里、广场上,人们闻着绿草的气息与鲜花的芬芳,听着鸟儿的鸣叫,迎着涪江水裹挟而来的清新空气,开启美好的一天。 纵深挺进 蓝天白云提“气质” 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3年达到330天以上,“潼南蓝”成为潼南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成为人们热爱潼南的一大理由。 碧空如洗、白云朵朵。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生活的期盼,治理大气污染是潼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任务。 保卫蓝天,用“绣花”功夫实现精准治理。从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检查,到加大道路扬尘污染管控力度,再到强化燃煤污染防治、加大清洁能源改造、严格治理工业企业污染,全区连年重拳出击,铁腕治尘,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质量状况持续改善。 走进位于潼南高新区北区的重庆市万利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利来化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青草、满树绿叶。 一块大屏幕上,整个厂区的环保情况尽收眼底,这里便是万利来化工员工口中的“厂区专属环保的中央大脑”。“人工智能控制系统不仅能对所有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还能持续生成数据库,我们加以分析后实施点对点治理,更高效、更科学。”万利来化工总经理助理黎厚德向记者介绍道。 此外,对煤气联合燃烧装置进行改造,从川东油气田矿区直接引气进车间,采取全天然气生产,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全面实现零排放和循环利用,让人们印象中乌烟瘴气的化工厂成为鲜花夹道、绿树成荫的花园工厂。 “我们通过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指导帮助企业改造,实现了燃气锅炉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50mg/立方米以下,预计削减氮氧化物约20吨/年。”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常年聘请市、区两级专家团队下企业,环科院6名专家来潼深入园区指导涉气企业废气治理,为废气扰民整改工作“把脉问诊”,并全程跟踪指导企业废气治理整改落实。 运用技术和人工实时跟踪和监测PM22.5指数和空气质量,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3年达到330天以上,蓝天白云成为潼南常态。 河湖荡起的涟漪映照着蓝天,鸟儿飞过江畔与游人并肩赏景,夜深时星空浩瀚辽阔无垠……如今,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在潼南徐徐展开,为全区人民带来了更加充分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生态文化 绿水青山升“品质” 2017年,潼南区吹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号角,着力做好“城区园林化、水路林带化、乡村林果化、全域国土绿化、全民绿色文化”的绿色文章。 特别是培育绿色文化,被列为重点工作。在潼南看来,绿色发展离不开绿色文化的支撑,绿色文化的理念、功能等都是促进绿色发展的关键。 为此,潼南区积极传播,处处营造植绿、护绿、爱绿的氛围,打造林城相融、林水相依、林路相伴、林居相倚的森林城市格局。 漫步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河流潺潺、苇草摇曳,美景如画。顺着河边步道往里走,树木苍翠、郁郁葱葱,风光秀丽。继续往山上爬,十里桃林蔚然成荫,铺满山坡。 登到最高处,远远眺去,万亩蔬菜基地、西南地区最长人工运河映入眼帘,全视角一览潼南的生态之美。 九龙山城市森林公园具有别致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集生态产业与生态文化于一体,是潼南培育绿色文化的生动实践,也是打造森林城市的最新成果,已成为周边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之一。 为进一步增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潼南将绿色与科普教育融合、与历史文化融合、与主题文化融合,多措并举,使绿色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念。 目前,潼南已先后建成涪江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太安香水百荷等生态科普场所,建成杨闇公故居家风主题公园,绿化杨闇公陵园、家风馆、张鹏翮廉政教育基地等景区,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城市公园、广场游园和公共绿地等均设置了生态标识系统。 同时,每年组织开展“国际森林日”“生物多样性日”“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小学生教育;多次举办“创森”摄影作品征集和征文活动、“水韵潼南”龙舟赛、潼南柠檬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保护母亲河”千人徒步公益活动等主题文化节;发起公益护绿行动,成立“守护青山”志愿者队伍220人,开展“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先后组织8次大型集中义务植树活动,义务植树达201.92万人次,植绿、护绿、爱绿文明新风根植民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向绿而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一个更加美丽的潼南值得期待。(全媒体记者 徐明鸣)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