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波荡漾的琼江河流,到出门见景的城市公园,再到风景如画的美丽乡村……如今的潼南,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心中有绿、肩上有责,手中有力、脚下有路。近年来,潼南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毫不动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一幅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新时代美丽潼南画卷正徐徐展开。 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区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部署,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抓手和总牵引,全面落实党建统领三项重点任务,努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位争先。 据统计,2023年,潼南区空气优良天数为316天,居主城都市区第4;涪江水质类别为Ⅱ类,琼江水质类别总体为Ⅲ类,达到考核目标要求,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声环境保持稳定,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均满足功能要求,成功创建和复查19个市级“安静居住小区”;全年未发生环境安全事故,辖区环境安全可控。 数据的背后,是一场党建引领下的双向奔赴。高质量党建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领和重要保障。区生态环境局将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从严治党等学习内容纳入中心组学习计划,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同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2023年共受理群众合理环境投诉780件,环境污染纠纷投诉案件调查处理率、回复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党建与生态建设同频共振,为潼南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生态环保力量。 做活“水文章”释放“水动力” “五一”期间,琼江河碧波荡漾,崇龛镇陈抟故里景区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览打卡。一艘艘快艇穿行于碧波江面,欢声笑语久久不散,偶尔可见飞鸟在水面盘旋嬉戏。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公布2023年度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琼江潼南段成功入选。琼江潼南段的美丽嬗变是潼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见成效的生动实践。 琼江是川渝重要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四川省乐至县,流经川渝两地多个市县区,最后从重庆市铜梁区汇入涪江。20世纪90年代,随着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基地的兴起,昔日清澈见底的琼江遭到了污染,渐渐形成黑臭水体。“不仅我们当地如此,位于四川境内的琼江上游也是这样。”崇龛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吕祖贵说。 为了让琼江重回水清岸绿,潼南先后与遂宁、资阳、铜梁签订《共建川渝合作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制领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20余个合作协议,建立琼江流域“省市、市区、镇、村”四级联席会议、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协作等多项机制,联动实施琼江“一河一策”方案,变“分段治”为“全域治”、“分片治”为“整体治”。 如今,琼江出境水质长期保持Ⅲ类,并通过市级示范河湖创建初步验收;涪江出境水质于2018年提升为II类,并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2021年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潼南正凝聚各方力量“管水”,与毗邻地区四川省遂宁市、资阳市,铜梁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框架协议》《琼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协议》等协议内容,携手推进涪江、琼江跨界河流生态保护与治理,共建幸福河。 建设“无废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城市间的竞争,不进则退。近年来,潼南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按照高质量推进全市域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废城市”共建要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正在全力助推美丽重庆建设。 “无废城市”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居民全面了解“无废城市”创建的意义和途径,该局联合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等部门,采用现场讲解、文明劝导等方式,向群众发放“无废城市”倡议书、宣传手册等资料,同时答疑解惑,把城市发展的大命题与居民生活的小细节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通过持续开展重金属和特定物质超标包装袋专项治理、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专项整治工作,目前,全区寄递企业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及寄递企业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98.0%,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累计19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24万个。 同时,通过制定潼南区“无废城市细胞”实施方案,明确建设要求和评价指标,成功创建10个潼南区“无废城市细胞”,其中“无废学校”5个、“无废医院”2个、“无废机关”3个。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加快资源利用,促进循环发展是环境友好和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区生态环境局督促再生资源企业建立回收台账,对潼南城区96家再生资源企业、个体经营户的可回收物回收量进行统计报表,回收废塑料、废纸、纺织物和废旧金属等共计7565.6吨。并且开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新局面,建成厨余垃圾堆肥池243个,年产有机肥近千吨。案例被纳入2023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图册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典型案例。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接下来,区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污染防治,扮靓绿水青山。同时围绕“涪江奔腾”计划,优化产业体系,把好项目招商“绿色关”,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强大绿色引擎。(全媒体记者 邓瑜欣)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