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换物业的事能这么快解决,以前要挨家挨户跑着投票,现在微信网格群里点几下,一天就有了结果!”近日,大佛街道石碾社区嘉霖豪园小区业主李女士对着手机里的“熟人网格群”感慨道。这一幕,正是我区推进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改革、深耕“熟人网格”建设的生动缩影。如今,一张由“地缘、业缘、志缘”编织的“连心网”,正让基层治理的温度直抵群众心坎,也让共治共享的大门在指尖间悄然打开。
三缘聚网:织密“熟人圈”筑牢治理根基
“大家有需求在群里说一声,邻居们能帮的都会帮,网格员也总是第一时间回应,感觉住在这儿特别踏实。”说起小区的熟人网格群,嘉霖豪园小区居民王大爷打开了话匣子。
据悉,我区在“熟人网格”建设中,首先锚定“三缘聚网”思路,让网格从“陌生管理”转向“熟人互助”。在地缘维度,该小区深挖网格运行经验,结合村社实际划分“微网格”,通过“熟人互带、活动引流、服务吸引”动员居民自愿入群。嘉霖豪园小区今年6月更换物业时,曾因业主意见分歧陷入僵局,街道依托“双网格”机制搭建微信小程序,网格员通过熟人网格群组织线上线下同步投票,1天内便完成选举,既符合条例要求,又化解了矛盾。截至目前,全区已构建708个熟人网格群,邻里间的联系纽带越织越密。
“园区群里不仅有企业,还有技术团队和监管部门,上次我们厂的供应链出了问题,在群里一说,很快就有同行帮忙对接资源,网格员还帮我们联系了相关部门协调,效率太高了!”我区工业园区某生产企业负责人张先生对行业类熟人网格群赞不绝口。在业缘联动上,我区联合多部门为特色领域搭建专属网格群,如工业园区群涵盖生产企业、配套厂商、服务部门等,网格员实时收集企业技术瓶颈、水电供给等诉求,同时发动龙头企业牵头开展协同治理,目前全区643个行业类熟人网格群,已成为企业互助、多方联动的“发展共同体”。
“我和网格员陈琼是在广场舞群里熟起来的,平时线上聊聊天,没想到关键时候她救了我一命!”回忆起8月25日的惊险经历,石碾社区2网格租户周金凤仍心有余悸。当天她突发低血糖晕倒在厕所,孩子第一时间联系上网格员陈琼,陈琼火速赶到将其送医,如今周金凤已康复出院。这得益于我区“志缘融入”的举措——发掘居民自建的广场舞、育儿群等兴趣社群,组织网格员主动入群,以共同爱好拉近距离。目前全区百余个兴趣类熟人网格群,成为凝聚邻里情感的“粘合剂”,更让便民服务随时在线。
民呼我应:服务“零距离”温暖送到家门口
“我们社区老人多,很多不会用智能手机查社保政策,网格员不仅在群里发教程,还上门帮我们认证,太贴心了!”田家镇小石社区居民刘婆婆指着手机里的政策解读截图说。
据了解,我区始终以“民呼我应”为核心,让“熟人网格”成为服务群众的“直通车”。针对不同网格群成员特性,精准匹配服务内容:小石社区网格员通过分析群成员结构,发现社区留守老人较多,便定期在群内分享养老保险认证、医保报销流程,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认证服务。今年以来,全区通过“熟人网格”累计宣传政策2000余次,服务居民超3万人次,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从发现电线掉落,到隐患排除,不到30分钟,网格员的响应速度让我们特别安心!”太安镇铜鼓村4社村民冯成诗回忆起7月23日的经历仍历历在目。当天他发现赖家坝附近低压电线被狂风刮落,距地仅1.2米,便立即在熟人网格群发布图文示警。网格员赖良毅看到消息后,5分钟内联系村电工,同时携带隔离带赶赴现场设隔离区,15分钟后电工抵达修复电线。我区建立的“30分钟回复制度”,让网格员实时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全区通过“熟人网格”解决环境卫生、基础设施、邻里纠纷等民生问题300余件,民生福祉在高效响应中落地生根。
“以前楼道堆物、邻里修路这些‘小事’总容易起矛盾,现在在群里大家一起商量,网格员再帮着协调,问题很快就能解决。”群力镇天灵村村民赵大哥说。在矛盾调解上,我区依托“熟人网格”让群众成为治理主角,天灵村村民通过群内自主协商解决“小事”,联动网格力量处置纠纷,形成“私事自主议、小事网格解、大事协同办”的氛围。不仅如此,村里还通过熟人网格群组织“邻里工坊”技能培训,邀请农技专家、手艺人线上授课,带动50余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户均年增收1200余元,治理活力在共建共享中持续迸发。
源头防控:守住“平安线”筑牢基层安全屏障
“当时群里突然弹出邻居持械争执的视频,我瞬间慌了神,好在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还在群里及时安抚大家情绪,才没让事态扩大。”新胜镇三星村村民杨女士回忆起6月23日的事件时,仍心有余悸。当天,三星村网格员秦飞在群内巡查时发现这段视频,立刻上报情况并赶往现场。经了解,两名邻居因口角纠纷引发争执,其中一方情绪激动持械恐吓,万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后,村“两委”联合网格员对涉事村民开展批评教育,秦飞还在群内发布事件说明,让大家了解事情全貌。自“熟人网格”建设推进以来,全区共收集各类敏感信息100余条,且全部成功化解,未引发线上舆情风波。
“电梯出故障时,大家都特别着急,还好网格员很快在群里详细解释了维修流程和进度,我们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桂林街道春天诗意小区业主陈先生说。我区各网格员每日及时掌握辖区动态,针对需求信息开展针对性解决。今年6月30日,该小区业主在熟人群内讨论电梯故障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掌握信息,迅速在群内作出解释说明,有效缓解了群众的焦虑情绪。
“火灾发生后,各部门和网格员的联动响应太关键了,帮我们减少了不少损失。”重庆富潼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今年2月23日,该公司突发火灾,我区相关部门立即联动宣传、应急、公安等单位,凭借“熟人、熟地、熟情况”的独特优势,启动“网格——村社——镇街——部门”四级分级协同机制,最终实现矛盾不出网格的治理目标,为基层治理营造了安全、清朗的环境。
如今,我区的“熟人网格”已从最初单纯的“信息交流群”,逐步转变为集“便民服务、安全守护、共建共治”于一体的综合功能群。区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会持续深化‘熟人网格’建设,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让网格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推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
在实地采访中,我常被一句话击中——“群里吼一声,比打报警电话还快”。从嘉霖小区一天换物业,到周金凤低血糖被网格员从厕所背出,再到企业火灾四级联动,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提速,更是“熟人”二字带来的信任值。政府把支部建在微信群,让“地缘、业缘、志缘”重塑乡土中国的人情网。屏幕里的@符号,成了新的敲门砖。所谓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是让机器替代人,而是用数据激活人。当网格员的手机电筒照亮漆黑的电梯井,也照亮了治理体系的盲区——真正的“平安细胞”不在报表里,而在彼此记得名字的笑脸中。潼南实践表明,把小网格扎进熟人社会,就能把大民生兜进共情网络。
记者 陈俊霖
编辑 郑 强
编审 胡 婕
监制 李 静
原创声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授权请联系:023-6126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