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特色资源 丰富育人载体 潼南 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
走进杨闇公同志旧居聆听革命故事,以实地参观讲活“大道理”,让行走的思政课闪耀理性的光芒;深入美丽乡村体验传统文化,以亲身实践说好身边“小故事”,让行走的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意思、有温度、接地气、有“触感”的思政教育实践在潼南涌现。潼南区把思想政治课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利用“行走的思政课”这一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盘活红色资源,用好和美乡村、博物馆、法治教育基地等载体,让思政课既“行”在路上,更“走”入内心,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精神明亮、蓬勃生长。
外媒看潼(转载)
https://www.cqtn.com/html/col295352.htm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盘活特色资源 丰富育人载体 潼南 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
2024-12-20 12:02    重庆日报
参观潼南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三块石精神”

参观潼南博物馆,讲解员介绍“三块石精神”。

走进杨闇公同志旧居聆听革命故事,以实地参观讲活“大道理”,让行走的思政课闪耀理性的光芒;深入美丽乡村体验传统文化,以亲身实践说好身边“小故事”,让行走的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意思、有温度、接地气、有“触感”的思政教育实践在潼南涌现。潼南区把思想政治课打造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利用“行走的思政课”这一师生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盘活红色资源,用好和美乡村、博物馆、法治教育基地等载体,让思政课既“行”在路上,更“走”入内心,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精神明亮、蓬勃生长。

根植红色资源

让“行走的思政课”有生气、扬正气

“你心中的马掌铁是怎么样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应该怎么传承革命精神?”潼南区人民小学《做新时代的“马掌铁”——闇公塑像前的红色主题班会》现场,孩子们带着疑问走进杨闇公同志旧居,通过聆听、感悟“马掌铁”的故事,寻找、守护心中的“马掌铁”。一件件承载历史风云的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让孩子们从中汲取思想养分,播种理想信念的种子。

知识的传授与精神的传承同步,实践的探索与品德的锤炼并行。寻找“马掌铁”的实践,正是潼南区根植红色资源积淀,让“行走的思政课”入脑入心的生动写照。

立足红色资源办好“行走的思政课”,潼南区得天独厚。区内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有杨闇公同志旧居、杨闇公烈士陵园2个国家级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示范基地,杨尚昆旧居、杨尚昆陵园2个市级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示范基地,更有一批红色底蕴深厚的学校。

在潼南区双江小学,空心皂角树根部周围“马蹄”形状创意景观,艺术地呈现“马掌铁”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孩子们入校就接受家乡文化、红色基因熏陶,任意一名小小讲解员都能讲出家乡的“大文化”。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足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潼南区将思政课堂延展到全区,将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连接。

把课堂“搬进”杨闇公同志旧居,与先辈脚踏同一片土地感受精神的洗礼;通过角色扮演再现英雄形象,亲口讲述英雄成长故事,化身红色志愿者向更多人普及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

潼南区以区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连接点,系统设计打造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涪江奔腾”系列红色思政研学路线,通过一系列结合自然、讲解精准、听得起劲、做得到位的思政教育系列活动,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今年6月,潼南区“涪江奔腾”主题系列三条思政研学路线入选我市首批中小学“红岩铸魂”思政研学精品线路。

拓展育人载体

让“行走的思政课”接地气、聚人气

“原来我们常吃的潼南凉粉是这样制作出来的!”“我要把我做的凉粉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在潼南区重点打造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幸福街花儿巷”,孩子们的童言童语和五彩斑斓的街道、随风翻涌的金色麦浪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作为潼南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一个特色站点,“幸福街花儿巷”时常能迎来孩子们体验凉粉制作、竹编、剪纸、陶艺等传统手工艺,走进自然探索馆探寻自然科学的奥秘,感受家乡文化,体悟幸福生活背后的力量。

思政教育既要心怀“国之大者”,也要关注“关键小事”,充满人间烟火气。

潼南区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巧妙融入潼南地方文化、美丽乡村绿色生态资源、青少年法治教育等元素,不断丰富育人载体,不断拓展思政教育“半径”。

感悟地方特色文化,让奋斗精神代代传。由20世纪70年代潼南人民拦河筑坝事迹凝练而来的“三块石”精神是潼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潼南学子们走进潼南博物馆了解三块石工程概况,跨越时空,以笔为“桥”对话三块石工程修建者,厚植家乡情怀。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英雄家风润心田。潼南区双江古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市十大历史名镇,更是杨闇公家族“四知堂”的所在地。潼南学子们在这里感受巴蜀古镇的风韵,了解英雄一家“清白传家”的家风传承。

用好法治教育基地,让法治精神护成长。畅游“法治新园地”“探案法治街”“护航成长号”“智取安全岛”“梦想加油站”,潼南学子们走进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通过互动体验和模拟法庭了解法律知识,感受法律的庄严神圣。

值得一提的是,潼南区还打造“洁小青”“河小青”等深受学生喜爱和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项目品牌10余个,在进一步的实践活动中引导青少年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所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潼南区立足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以“行走的思政课”为载体,走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潼南路径。

近年来,四知堂、杨闇公烈士陵园等一批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影响力逐渐扩大,潼南区思政课建设被纳入全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重点建设共同体试点项目,多位教师在市级思政赛课中获奖。探索新时代思政课的活力与魅力,让广大青少年的梦想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潼南区在探索,在前行。(来源于2024年12月18日《重庆日报》6版)

【采编 郭星】原标题:盘活特色资源 丰富育人载体 潼南 让思政课“行”在路上“走”入内心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朝曦焕彩 ...
看见·潼南 | 江畔悠韵 ...
看见·潼南 | 初冬美景 ...
看见·潼南 | 绿色大地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打探双江:《双喜 ...
1月11日,多日阴雨天后终于放晴,在潼南双江镇,剧游带来的欢乐更增添了临近春节的喜庆氛围。[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守护绿色文物传承绿色记忆
·中美网友赛博“对账”:打破隔阂共创友 ...
·“周三休”是探索工作与生活的新平衡
·文明婚俗成新风为爱赋能促和谐
·共赴新程 “潼”启新篇
·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斗谱新篇
·站在新起点书写新华章
乐享生活
·重医附属大足医院:这些知识“药”知道 ...
·大寒:寒气逆极,滋阴养阳(二十四节气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胖一些,骨骼更强健……是真是假?
·汤比肉有营养,喝汤更养人?
·流感进入高发期 有必要囤“流感神药” ...
·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如何?
赏花灯、猜灯谜、购 ... 山城巷天灯节年味十 ...
@消费者,遇到“舌 ...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 ...
冬季泡脚的正确打开 ... 数九寒冬,怎样调养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