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形镇高标准农田新面貌。
在潼南广袤大地上,龙形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绿色田野间。近年来,龙形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领,粮油产业蓬勃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绘就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良田”带来现代农业新“丰景”
龙形镇,因山峦起伏、地形似龙的自然地理特征而得名。龙形人深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龙形镇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通过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将一片片零散的土地整合成连片高标准农田。
近日,记者走在龙形镇田间地头看到,这里的农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宛如一幅幅精美画卷,展现在众人面前。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以前的荒地焕然一新,播种灌溉更加便利,我们粮食产量也有了提高,现在更多人愿意回来发展农业了。”龙形镇丁坝村村民谭林感慨地说。他见证了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变化,如今,他家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给村合作社,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参与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
“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1000亩,新增流转土地3200亩,今年还新启动了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龙形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冠告诉记者,这些高标准农田,不仅提升耕地质量,更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土资源利用率,促农增效、助农增收。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龙形镇还严控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底线不动摇。通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龙形镇守住了粮食生产底线,也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龙形镇万亩水稻实现全程机收。
粮油产业发展绘出振兴“路线图”
有了高标准农田的基石,龙形镇的粮油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流转土地达67000余亩,其中种植粮油作物49000亩,粮油种植土地60%以上为高标准农田种植,这一数据背后,是龙形镇对粮油产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布局。
在龙形镇丁坝村,市农科院中一种业种植1100亩油菜制种,其中集体经济占270亩。这一项目的实施,不仅带动周边30余户村民致富,还为龙形镇粮油产业注入了新活力。村民们通过参与油菜制种的种植和管理,不仅学到先进种植技术,还获得可观收入。
“粮油是农业产业基础,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们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粮油产量、品质的同时,还积极拓展粮油产业链条,发展粮油加工、仓储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粮油产业链。”龙形镇宣传委员胡江向记者介绍道。
粮油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农民鼓起了腰包,也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全镇与粮油有关的集体经济总计占600余亩,村民通过出租土地和分红,平均每亩可获得320元租金收入,粮油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50余万元。这些收入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也为龙形镇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从“一粒种”到“一条链”
粮油产业的繁荣,只是龙形镇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龙形镇深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因此,他们以粮油产业为基础,积极拓展产业链条,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通过建设现代化优质粮油生产初加工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龙形镇不断发展壮大粮油产业强镇品牌。通过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粮油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龙形镇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将粮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我们以本土培育的特色品牌‘龙形粮油’为基础,拓展品牌商标,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龙形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彭浩表示,在打造粮油品牌方面,龙形镇更是下足了功夫。目前,龙形镇已拥有潼周大米、农多山虾稻米、涪东大米等特色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还远销全国各地。通过品牌打造,不仅提高了当地粮油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从农田建设到产业繁荣,再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龙形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勃勃生机。接下来,龙形镇将继续深耕粮油产业,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引领,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龙形粮油”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同时,还将积极探索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体验农耕文化,实现从农业小镇到乡村振兴典范的华丽转身,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全媒体记者 张 杨)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