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震来了怎么办?避难时如何保暖?专家解读→
乐享生活(转载)
https://www.cqtn.com/html/col336536.htm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余震来了怎么办?避难时如何保暖?专家解读→
2025-01-09 10:11    国家应急广播
U1044P4T8D10349384F19930DT20250108094312

截至1月7日19时,西藏定日县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受伤,28名重症人员转移到市人民医院救治;倒塌房屋3609户。

目前,各方救援力量已搜救出被困群众407人,设立14个转移安置点,转移安置受灾群众3.04万余人。

多方力量极速驰援

受灾群众安置点过夜

1月7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二级。

7日晚,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将地震应急响应升级为一级。

丨多部门紧急拨款支持抗震救灾

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下达1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西藏地震灾区灾后应急恢复。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预拨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西藏做好地震灾害救灾工作,统筹用于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助工作。

丨首批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震区

1月7日22时许,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向西藏紧急调拨的首批5800余件棉帐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灾区,其余1.6万余件中央救灾物资将于8日陆续运抵灾区。

丨多方力量抵达震区展开救援

西部战区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灾指挥体系,向震区派出前进指挥所。1月7日16时许,西部战区空军运-20飞机运载战区前进指挥所抵达震区定日,统筹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截至7日17时,西部战区共出动解放军842人、各型飞机4架、民兵200人、武警570人投入地震救援。

截至1月7日11时40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共投入1500人、257车赶赴现场开展救援。

丨震后第一夜受灾群众生活怎么样?

日喀则市拉孜县与发生地震的定日县相邻,距离震中六七十公里。拉孜县曲下镇土林村是县里受地震影响较为严重的村落。受灾群众生活有怎样的保障,总台记者现场探访↓

丨定日县城及多个乡镇已恢复供电

地震发生后,国网西藏电力启动地震灾害应急二级响应,派出60余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及6台保电车,抵达定日县开展电力设施抢修恢复工作。

截至7日17时20分,西藏定日县的县城以及多个乡镇都已恢复供电。

丨定日县通信信号抢通恢复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造成中国移动在当地177个基站退服。截至7日18时8分,经过9个小时的努力,定日县措果乡、长所乡、曲洛乡移动通信信号已全部抢通。

丨定日县所有地震损坏路段均已抢通

西藏公路养护部门已于地震当日完成对受影响区域全部路段的排查,截至1月7日18时左右,所有受损路段均已抢通。

地震成因与最新研判

截至7日18时,共记录到余震150次,其中4.0-4.9级地震3次,3.0-3.9级16次,目前最大余震4.4级,距主震震中约18公里。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此次地震进行研究分析,定日6.8级地震震中位于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部,距离地震最近的断层为登么错断裂,距离约11公里,震源机制为拉张型破裂。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成的青藏高原隆升、地壳缩短增厚和广泛的高原变形,是控制中国大陆西部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学机制。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同时受到南北向挤压和东西向拉张应力作用,高原内部发育有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的两种典型断裂。在这种强烈地壳形变作用下,拉萨地块及周缘断裂带活动尤为强烈。

1950年以来,拉萨地块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21次,最大为2017年西藏米林6.9级地震。因此,此次地震属于拉萨地块的一次能量释放。

丨近几日存在余震可能

一般来讲,一次较大地震发生后,在其震源区及邻近区域会观测到余震活动,这些余震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减弱,过程中也会存在起伏活动。因此,原震区及附近地区近几日仍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范余震和各种次生灾害?若身体被倒塌的建筑物压住,如何避免发生挤压综合征?

余震来了该怎么办?

余震的总体特点之一,是多数情况下余震活动强弱与主震大小相关,主震越大,余震的活动就越强、次数越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余震活动会随着时间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衰减,但不同构造区域的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持续几个月,有的可能持续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1 搭建临时避震场所谨慎选址

常见的地震次生灾害有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因此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请谨慎选址。

2 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

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

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

震后人员压埋

如何避免发生挤压综合征?

建筑物倒塌后,当人被重物压住超过一小时,富含肌肉的肢体躯干会局部缺血缺氧,使肌肉细胞坏死产生毒素,出现挤压伤。

此时若马上移开重物,血液重新流入解除压迫的组织,缺氧坏死细胞产生的有毒成分会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等,这就是可怕的挤压综合征。

既然不能立即移开重物,那要怎么做?一起来看↓

本次震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又正值冬季,未来几天震区天气如何?一旦失温如何自救?避难时又该如何保暖?

震区天气预报

需注意夜间防寒保暖和防风

未来一周,定日县的最低气温在-11℃至-18℃左右,白天最高气温-3℃至6℃左右,天气主要以晴为主,风力较大,夜间气温较低。12日前后可能有小雪天气。

救灾避灾人员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范人体失温情况出现。

失温如何自救?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田兵伟教授建议,应立即停止运动,找一个温暖、干燥的庇护所,用睡垫等隔绝与寒冷面的接触。有条件的及时更换掉湿衣物,优先对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摄入含糖和能量的流食。没有条件的尽量抱团取暖,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避难时如何保暖?

报纸也可以用来保暖!

将报纸揉搓后垫在外套里面,它们会形成一个微小的空气层,有效减少热量流失,起到保暖效果。

如感到腰腹部或其他部位受凉,可将两张报纸裹在腰腹部,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将其固定。

将揉搓后的报纸放入塑料袋内,再将双脚伸进去,可迅速提高温度,但此方法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1月7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应急广播与腾讯联合推出的“中国地震台网”全国微信预警小程序向震中周边2137位用户推送了预警信息,其中强提醒198人,推送平均用时501毫秒。

国家应急广播提醒,及时关注地震预警微信小程序,可以第一时间获取地震预警信息,及时避险。(国家应急广播)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采编 关羽】原标题:余震来了怎么办?避难时如何保暖?专家解读→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江影潼城 ...
看见·潼南 | 江畔惬意 ...
看见·潼南 | 潼韵朝华 ...
看见·潼南 | 魅力潼城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打探双江:《双喜 ...
1月11日,多日阴雨天后终于放晴,在潼南双江镇,剧游带来的欢乐更增添了临近春节的喜庆氛围。[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守护绿色文物传承绿色记忆
·中美网友赛博“对账”:打破隔阂共创友 ...
·“周三休”是探索工作与生活的新平衡
·文明婚俗成新风为爱赋能促和谐
·共赴新程 “潼”启新篇
·凝心聚力谋发展团结奋斗谱新篇
·站在新起点书写新华章
乐享生活
·重医附属大足医院:这些知识“药”知道 ...
·大寒:寒气逆极,滋阴养阳(二十四节气 ...
·老年人冬季开窗通风有讲究
·胖一些,骨骼更强健……是真是假?
·汤比肉有营养,喝汤更养人?
·流感进入高发期 有必要囤“流感神药” ...
·个人养老金,吸引力如何?
赏花灯、猜灯谜、购 ... 山城巷天灯节年味十 ...
@消费者,遇到“舌 ... 姿势不对颈椎“受罪 ...
冬季泡脚的正确打开 ... 数九寒冬,怎样调养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