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生产,我区作为农业大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是潼南区委、区政府一直思考谋划的重中之重,于是便有了智慧农业的精准破题。
▲柠檬脱毒育苗繁育中心。
围绕一颗柠檬果,组建柠檬基因库,建成投产全市首个高标准现代化柠檬脱毒育苗繁育中心,引进水肥一体化云控制等智能化系统。建成柠檬产业研究院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以及柠檬工程技术中心、柠檬科技小院等科研平台和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科研成果服务应用于柠檬种苗到销售全过程。
瞄准市民菜篮子,引进重庆弘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科光潼农种苗有限公司,建成全市最先进、面积最大的13000平方米玻璃温室、全市首个占地200余亩的工厂化育苗中心,玻璃温室、连栋温室面积达到30000平方米以上,推出“订单化”一站式育苗服务,为渝遂绵蔬菜产业带上种植户提供早熟、优质的蔬菜种苗。发展高标准蔬菜基地4000亩,推进蔬菜生产工厂化,1000平方米工厂化种植的蔬菜产量超过相同面积土地的5倍。

▲收割油菜。
在油菜品质提升上与自己较劲,先后与重庆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单位合作,研发推广了一系列全新油菜品种,最新培育成功的“庆油8号”含油量高达51.54%,实现“两碗菜籽可榨出一碗油”目标,是目前我国冬油菜区审定或登记含油量最高的油菜品种。其中5000亩新油菜品种预计平均亩产比以前增加20公斤,亩均增收1000元左右。

▲重庆(潼南)农科城。
在2022年7月,我区大手笔启动农科城建设,至今已与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并成功引进一批种业、食品、农产品深加工等企业项目。

▲柏梓柠檬基地。杨毅摄

▲桂林蔬菜基地。
除大米、小麦等传统粮食生产外,潼南区目前已发展柠檬、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76万亩,总产量220万吨,其中蔬菜、柠檬、油菜产量稳居全市第一。全品类农产品中累计认定绿色食品112个、有机食品5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潼南柠檬”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潼南柠檬”获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以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作为全国首批28个国家气候适应型试点城市之一,潼南区将积极面对气候变化不利因素,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积极推进和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为推进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巴渝和美乡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