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竹麻编传承: 指尖上的文化瑰宝
如题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非遗竹麻编传承: 指尖上的文化瑰宝
2024-10-14 10:34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先辈们的智慧光芒。竹麻编,便是其中一颗独具魅力的明珠,它承载着传统手工艺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下,竹麻编的传承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作为卧佛竹麻编第六代传承人,周小英把握机遇,用智慧和巧手在困境中破局,让竹麻编在潼南大地焕发新生。

指尖技艺“编织”美好生活

竹麻编在潼南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清末民初,一项历史悠久的以竹麻鞋为主要编织品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卧佛一带广为流传。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指尖技术如何转化为“指尖经济”,周小英功不可没。

自周小英从婆婆手中接过了传承竹麻编的接力棒后,就以年轻人的视角不断探寻新商机。她发现,经过砍、蒸、扯、拉、编等多道繁杂程序制作出来的草鞋具有环保、透气、耐用的特点,在互联网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且价格不菲。

嗅准商机,周小英开始利用竹子其坚韧、中空、易加工的特性,使之成为编织的优质材料,而麻类植物纤维则具有柔软、耐用的特点。二者的结合,编织出了竹兜、麻窝子、竹背包、竹扇子、竹草帽等多种精美实用的竹麻编工艺品。

就这样,周小英的竹麻编产品热销不断。尝到甜头的周小英开始思考,作为非遗传承人的责任与义务。她萌发了带领当地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后,她召集卧佛镇的传统手工艺匠人,将自己研发的新款草鞋编制技艺无偿传授给大家,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到竹麻编产业中来实现自我价值与经济独立。

竹麻编是潼南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把“指尖技艺”转变为“指尖经济”,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周小英组织技术培训30余场次,近1000人次参加学习,帮助50余名妇女发展竹麻编事业。

如今,卧佛竹麻编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并迅速辐射周边区县,还打进了成都、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目前卧佛从事竹麻编人数达500多人,其中女性占80%,年编织近10万件,产值近150万元。

以竹为媒“编织”趣味课堂

“腰绊与耙子之间的磉子一定要拉紧,防止鞋子出现松紧不一……”在卧佛小学的劳动课上,周小英摇身一变,成为了教孩子们竹麻编课程的老师。

卧佛小学常年开设竹麻编兴趣课程,今年也是周小英授课的第十二个年头。她致力于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竹麻编,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在他们心中种下非遗传承的种子。
一双巧手和简单的工具,如竹刀、梭子等,就能将竹条和麻丝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个竹麻编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凝聚着匠人的心与手的温度。

当一个个精美作品呈现在课堂之上,引来了学生们的阵阵欢呼,学生们纷纷感叹指尖艺术的神奇之处,更坚定了传承竹麻编非遗文化的决心。截至目前,周小英累计传授学生2000余名。

“我是在婆婆指导下学习的竹麻编。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被这项传统技艺的内在魅力深深吸引,所以不希望这种技艺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失。”周小英告诉记者,这是她经常前往学校为学生上课的初衷,她希望能拉近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传承人”,继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竹麻编作为潼南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重价值。虽然在当下面临诸多挑战,但周小英在传承竹麻编技艺这条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并通过教育推广、市场拓展、政府支持和创新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周小英始终坚信,竹麻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一指尖上的文化瑰宝定能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全媒体记者 刘   莉

编辑 何云飞

编审 王   鹏

监制 李   静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绿野栖城 ...
看见·潼南 | 春日专 ...
看见·潼南 | 花田绮 ...
看见·潼南 | 花丛跃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潼南区“兴乡专家团”首批试点镇街基本 ...
·潼南区2025年“兴乡专家团”报名表 ...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乐享生活
·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开启新篇章
·健康科普贴近群众需求
·深挖“微度假”消费潜力
·保险业筑牢健康保障网
·抓住“风口”扩大体育消费
·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每一个人
·警惕生活“妙招”变“险招”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