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聚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取得新成效”。听取报告后,重庆市人大代表、潼南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唐凡云表示,“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儿童关爱服务质量”这一安排为实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行动带来新机遇。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先心病救治费用较高,增加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唐凡云介绍,2024年,潼南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纳入区级民生实事,以全面免费“早筛”为“小切口”,整合全区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市开展0—18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行动,实现三个“百分百”(先天性心脏病100%开展筛查,符合手术指征的100%开展手术,不符合手术指征的100%开展随访)。
据介绍,该区累计派出医务人员679人次,筛查儿童10万余人,初筛阳性人数450人,确诊70人具有手术指征18人,已完成手术治疗16人,所有患儿已安排专员随访。同时,构建“医保+慈善”普惠型救助体系,患者自费比例低至24%,人均补贴超4.7万元。
唐凡云建议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救助行动”纳入2025年全市民生实事。她呼吁,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统筹全市医疗资源,建立片区综合救治平台,确保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或转诊治疗的儿童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同时,由多部门联合建立“财政+医保+基金”全额型救助体系,经筛查且自愿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其医疗费用按医保政策报销后,一部分由慈善基金出资进行爱心救助,其余由患儿家庭承担。患儿家庭经济困难的,如享受低保、纳入监测对象等,剩余部分由市财政兜底,实现全市患儿“应治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