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与潼南签署协议
打造油菜种业新高地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1月9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潼南区人民政府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重庆油菜试验基地。重庆市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苟小红、潼南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罗全良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助理、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部部长刘信座谈交流。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科技教育处,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处、基地管理处、油料所以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玉米基因组育种团队、油菜创新团队等相关负责人参加。

根据协议内容,签约四方将围绕油菜种业前沿基础理论研究、重要种质资源鉴定与创制、育种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品种设计等领域开展合作,联合开展油菜科技攻关,逐步建成集科技创新、新技术新成果示范、产业研发、教育科普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综合体,共同打造国内一流科研创新平台和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助力重庆油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杨毅·摄
潼南自然环境优越、农业基础坚实,拥有全国产油大县、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全国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等响亮名片,是油菜种业创新的天然试验场。近年来,潼南发挥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核心产区地理优势,围绕油菜打造100亿级产业集群,依托重庆市唯一农科城、重庆市现代种业创新基地等重大平台,实现油菜常年制种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常年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4.3万吨,引入中一种业、红蜻蜓等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市场主体,开发应用全球首张油菜液相育种“芯片”,联合创制“两碗菜籽一碗油‘庆油’油菜”等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全市2024年10大农业科技成果潼南独占三席,“潼南有种”“潼南有好种”声名远播。
“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助推发展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探索创建‘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潼南模式’,深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人才培养、产业交流‘四位一体’全面发展,促进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油菜种业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是中央批准设立的新型科研机构,按照中央确定的战略地位和目标任务,聚焦国家粮食安全和种业创新的重大科技需求,围绕主粮作物、油料作物和畜禽育种中最亟需、最紧迫、最难解的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问题,创新育种重大基础理论,攻克突破性前沿关键技术,加强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智能品种智造平台,构建智能驱动的分子设计育种理论技术体系;开展智能品种设计,培育超高产稳产、优质营养、资源高效、环境自适的战略性新品种,保障国家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油菜创新团队,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郭亮教授领衔,聚焦油菜遗传改良中的重点难点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有组织的全链条式科研攻关,开发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精准育种技术和测试平台,高效培育适合我国不同生态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宜机收油菜品种,从源头提升我国油菜产业水平,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供给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