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正盛,春山相邀。三月的龙形镇沟壑田垄间已染尽春意。站在龙多山往山下眺去,成片金色油菜花翻涌如浪,半山樱雪簌簌落满乡间小道,桃树争艳也绽开灼灼云霞,而青翠山腰间,橙林早已缀满浑圆的果实,此时三月的龙形,绘就一幅“花果同春”的农旅融合发展崭新画卷。
龙多山景色。
桃花菜花映春来 农旅融合富山乡
周末清晨薄雾未散,位于龙形镇东南边边红岩村的战友农场入口已停满车辆,随着气温回升,红岩村战友农场桃花园内300余亩桃花迎来了最佳观赏期,粉白相间的花朵铺满枝头,在明媚春光下如诗如画。花团锦簇间,不少游客手持相机或手机,走进花海,驻足观赏,尽情拍照,捕捉这春天里最美的瞬间。“这里的桃花太漂亮了,我们专程跑过来打卡拍照。”游客张琦告诉记者。
“我们基地种的桃树是脆蜜桃、白花桃、黄桃等品种,特点主要是香脆甜,5月至9月是盛果期,总产量15万余斤,亩产值达150余万元。”红岩村桃花园负责人周汝胜介绍,“5月果子成熟后,会进入4个月的采摘期,实现赏花和摘果的无缝衔接。”
随着“春游+赏花”旅游热潮的兴起,红岩村的桃花不仅妆点了春天的乡村,也成为展示乡村自然美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红岩村正努力实现春日赏花、夏日品果的愿景,打造集赏花、品果、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地。
从龙形镇主街继续驱车向东,丁坝村的千亩制种油菜基地里金浪翻涌,在无人机镜头下,层层叠叠的油菜花田铺展成金色浪潮,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趣,宛如跳动的金色音符。
“制种油菜的生长需要相对纯净的空间,我们积极动员周边村民前来基地参与除杂工作,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除杂工作。”丁坝村党支部书记谭伟向记者介绍,油菜花除杂工作在油菜制种过程中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种子纯度的好坏,除杂工作需要在油菜的生长周期中分阶段进行,主要包括苗期、蕾苔期、花期和成熟期的除杂工作。
“相比起普通油菜,制种油菜每亩增收700余元。今年我种植了近3亩,五月上旬收获后,和村上打包一起卖给合作公司,预计今年能给我带来3000元左右增收。”村民周汝辉告诉记者,现在不仅有专家帮助选取优质种子和肥料,种植油菜还有补贴,今年村里共有44户村民参与油菜种植,总面积达1700亩。
丁坝村平均海拔220米,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且光照充足,具有得天独厚自然条件。近年来,龙形镇为种植户构建全流程服务体系,特邀市农科院、西南大学专家团队驻点指导,从品种选育、播种到水肥调控实行“一条龙”技术托管,油菜成熟时,通过全机械化收割、订单收购等方式,推动油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让科学种植成果直通田间地头,实现了“地里有种、销路不愁、集体增收”的目标。
果农采摘柑橘。
十年垦出柑橘林 荒坡长出黄金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三月的风掠过龙多山麓,半山腰的桔苑山庄里,300亩柑橘林在太阳照射下淌着蜜色的光晕。谭凯明与战友们耕耘十载的这片土地,如今已成为市民观光采摘的绝佳去处。
循着山势向上,柑橘林如碧波荡漾的海洋,在龙多山腰铺展起伏。橙红色的果实悬坠枝头,似万千盏鎏金点翠的灯笼,将山野映得明艳生辉。三五游客携着竹篮和剪刀穿行其间,随着一声声“咔嚓”脆响,颗颗成熟饱满的果子顺势落入篮中。
“目前院内主要有红美人、甜橙等柑橘种类,果肉吃起来非常细嫩化渣、甘甜。”基地负责人谭凯明介绍,桔苑山庄拥有龙多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庄位于龙多山600米海拔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种植出来的柑橘果实,色泽艳丽、香甜可口、品质极佳,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让市民游客吃得放心。
“我们龙多山也是春游踏青的热门地方,只要上山,我们的果园还是非常醒目,周末和节假日来的人更多!”谭凯明说道,现在每天平均能迎来200多位游客的采摘。
2014年,谭凯明返乡创业,开垦荒山,种植柑橘、桃李等各类水果共计380余亩,覆盖20余个品种,通过科学规划种植周期,每个时期都有对应水果成熟,实现了“季季有花看,四季有果摘”,也让更多人知道了荒山也能结出‘黄金果’。”
根植沃土,方可收获斐然。近年来,龙形镇因地制宜,依托区位实际,狠抓花椒、桃李、柑橘等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多柠”“农多山”“龙多山森太柑橘”等多个农业品牌,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乡村振兴“脉动”更有力。
游客漫步龙多山登山步道。
千年古道接云处 祈福踏春揽胜景
农历三月初三,龙多山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这座位于潼南区与合川区交界处的山脉,不仅是古代巴国与蜀国的分界线,更是一座融合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传奇名山。
龙多山自古便是古巴蜀的争夺地和分界线,集“奇、险、秀、幽”于一身。蜿蜒曲折的旅游健身步道,宛如一条舞动的“游龙”,从山脚“游”向龙多山顶,游客可沿步道登顶,途中不但可欣赏桃花、樱花组成的片片花海,还可游览飞仙石、赤卫队遗迹等景观。
“我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龙多山的美景,今天亲自来,果然名不虚传!这里的花海很漂亮,不枉我专程跑过来爬山打卡。”游客李玉琪一边忙着拍照一边说。
龙多山不仅自然风光秀美,更有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这里不仅有七步弹琴、千佛岩、铁索坟等离奇传说,千百年来,还有诸多文人骚客登临龙多山,留下了诗词名句。北宋诗人彭应求游览龙多山时,也曾留下“一望东川尽数州,依崖泉石更清幽”的名句,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不少文化色彩。
龙多山还是块具有厚重革命底蕴和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1929年至1932年期间,由地下党员江涛同志领导的潼南赤卫队以龙多山为根据地,与国民党部队转战多年,谱写出了红色龙多的壮丽诗篇。
檬子豆腐宴。
龙多山更是祈福的宝地。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数以万计的群众会自发聚集在这里登山祈福,此时的龙多山人山人海,庙场周围商贩云集,各种小吃、土特产琳琅满目,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每年我都会来龙多山沾沾仙气,祈求家人平安,已经成了习惯。”从城区赶来的张先生说道。三月三爬龙多山,源于古时的上巳节,这一天本就是游玩、踏青、饮宴的好时节。
近年来,龙形镇依托龙多山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当地修缮了道路、休息区、观景台等设施,还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如今的龙多山祈福活动,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不仅承载着人们美好的祝愿,也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重要窗口。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不妨带上家人和朋友,来龙多山踏青祈福,感受这座巴蜀名山的独特魅力,品尝新鲜的水果和地方特色美食,让身心在这自然与文化的交融中得到彻底放松。(全媒体记者 张凡 吕洁)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