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琴向学生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
从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力不从心,到一群人多跨协同的群策群力;从护苗警盾数据模型的研发,到送教帮扶专项经费的开通;从全市首份《家庭教育指导书》签发,到全市首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盟”创建……吴冬琴和伙伴们走过了上千个日夜,也走遍了潼南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不让孩子走偏,不让家庭悔恨;不给社会添乱,不给自己留憾!”冬琴护苗负责人吴冬琴道出自己的初心,也道出了团队使命。通过“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实践,她和团队在“三年之约”道路上,人心越来越齐整,队伍越来越壮大。
这个“三年之约”,到底是什么?
依托校园信箱帮助未成年人消除烦恼。
一个人的战斗:
极致的“专业”用“三心二意”挽回失足少年
从警15年的吴冬琴,现任区公安局刑侦支队视频侦查大队教导员,曾获评“重庆市三八红旗手”。
“这个荣誉,不是给我的,而是‘冬琴护苗’集体的功劳!”吴冬琴看着荣誉墙,思绪拉回到多年前的一场抓捕中——那是她和同事对一名女性嫌疑人实施抓捕时,对方3岁的孩子正躲在角落里怯怯地望着她。
冬琴内心被深深触动,她将孩子带回单位当起“临时妈妈”,还积极为孩子寻找抚养人。最终,男孩外婆将其接回家抚养。
同样作为孩子母亲,吴冬琴忘不了那个孩子望向自己的双眼,也忘不掉在工作中接触到的那些失足少年或狡黠或迷茫的眼神。
“潼南是劳务输出大区,留守儿童多,缺乏关爱的现象很普遍。”吴冬琴曾对辖区涉及未成年人案件进行过摸底,发现不少留守儿童因受人唆使走上违法犯罪之路,还有不少孩子因缺乏安全知识和法律意识而受到人身伤害。
“不让孩子走偏!拉回一个,才能挽救一批!”吴冬琴工作之余开始认真研读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心理疏导方面书籍,不仅走进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反诈、禁毒、防性侵、反霸凌讲座宣传,还将失足少年信息及联系方式统一存进了自己的一部专用手机里。
一时间,“三心二意冬琴姐”的名号,在当地传开。这是师生们对冬琴的赞誉:“帮扶少年儿童,冬琴姐专业的!大家都知道,她最有爱心、细心和耐心,最在意留守儿童和失足少年。”
乐乐(化名)2022年春节前受人唆使“扒车门”被民警抓个正着。吴冬琴知情后,主动找到乐乐加为好友,在教育一番后还买来烟花爆竹陪他过了一个“消灾除邪”的难忘春节……
此后,吴冬琴隔三岔五就会与乐乐聊天并给予鼓励:“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千万要远离闲杂人员”“平时遇到误入歧途的娃娃,及时跟姐姐说,我们一起帮助他”……
两年半时间,300多条留言,不仅让乐乐重回正轨,他还两度为吴冬琴提供重大线索,避免了一场聚众盗窃案的实施和一次校园霸凌事件升级。
“冬琴姐,你放心。我错了一次,绝不会再错第二次!”乐乐向吴冬琴承诺的同时,也向记者吐露心声,“当年我犯错后,冬琴姐没有一味指责,而是持续关心我的思想生活……我也从最初的害怕抵触转变为信任,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聊。”
去年7月乐乐毕业,吴冬琴还牵线推荐他上了技校学手艺。这样的帮扶,并非个例。在她的关爱帮扶下,众多迷途少年重拾希望。
吴冬琴与未成年人谈心。
一群人的联动:
智慧的“大数据”三色预警模型实现多维联管
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未成年犯罪和“打击难、管控难、送教难”的现实困境,仅靠个人力量,只是杯水车薪。冬琴护苗,必须从“一个人的战斗”向“一群人的联动”转变。于是,在2022年5月,区公安局抽调精干警力,组建起一支专业护苗团队。该团队由具备不同专长的成员构成:有擅长技术分析与侦查的业务骨干,有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民警,有极具亲和力深受孩子喜爱的警员,还有擅长宣传推广的工作人员……13位民辅警和吴冬琴走到一起,多跨协同合成作战,集“案情研判、数据筛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教育帮扶”一体的专业护苗团队应运而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对失足少年的管教,也开始“由点到线”系统思考解决问题。
在长期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大家发现,“前端预防”远比“事后补救”来得重要。“抓前端治未病,向科技要战斗力”成了团队共识。大家全面梳理了辖区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对辖区中小学全面摸排,为单亲家庭、失学辍学、留守失足未成年人分别建立数据库。
为提升“警、校、家”联动作用,及时发现重点帮扶未成年人潜在问题并进行干预,团队深耕“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创新研发出“护苗警盾”数据模型。通过大数据对全区重点未成年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将失足青少年纳入“一对一”帮扶名单,根据不良行为程度进行“红黄蓝”三色预警,将信息及时推送学校、家庭、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实时跟进了解,及时化解苗头。
16岁的小华(化名)由奶奶拉扯长大,因不良社会人员诱导,多次参与团伙盗窃。为让其摆脱困境,护苗团队创新“办案+救助”一站式帮教模式,在警队内部筹措资金创设家庭困难送教专项经费,还与璧山专门教育学校完善送教机制,让小华得到持续帮教。如今,小华重返社会被纳入“护苗警盾”数据库——只要犯罪前科人员联系小华,后台就会及时预警通知护苗民警介入干预。“现在那些坏人再也不敢拉小华下水了!”小华奶奶由衷感慨。
数据显示:“护苗警盾”数据模型去年投入实用以来,潼南警方成功化解未成年犯罪苗头上百个,帮护转化失足青少年240人。
吴冬琴与学生一起运动,拉近距离。
一座城的担当:
创新的“机制” “警+校+家+网格”完成闭环管控
如果说,当年的善意初心和那部专用于联系失足少年的手机,是“冬琴护苗”的起源;那么,工作室的专班运行和“护苗警盾”大数据模型的研用,则是“冬琴护苗”的升级。
而关爱和帮扶未成年人,减少和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则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亦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此,迈向“三年之约”的“冬琴护苗工作室”,大胆创新机制,寻求社会助力,迎来“3。0扩容”!
去年6月,在区公安局策动下,全市首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联盟”在潼南成立,我区政法委、教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妇联、街道等部门,悉数纳入成员单位。我区还出台《“冬琴护苗”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合发力。
《方案》要求,“冬琴护苗工作室”在联盟单位和部分街镇学校设立“护苗联系点”,依托校园信箱、公众号专栏等渠道,收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线索,启动受害对象“一站式”办案救助措施。全区要以“冬琴护苗工作室”为枢纽,以“护苗警盾”数据模型为抓手,通过落实“发现一批、匡扶一批、矫正一批、保护一批、帮扶一批”具体措施,摸清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底数,及时对不良行为进行分级干预、教育矫治、关爱帮扶,最终实现全区盗窃犯罪下降、涉未成年人犯罪下降、侵害未成年人下降的“三降”目标。
自此,“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型警务实践之路越走越宽:
6月,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旁听法院庭审、旨在预防犯罪的法治巡回课堂,在区法院开堂;
7月,全市首份庭审前《家庭教育指导书》签发;
9月,“冬琴护苗联系点”授牌暨“开学第一课”安全宣讲,在全区各大中小学落地生根;
10月,我区完善形成不良未成年人“动态摸排-分类建档-建模筛查-定向敲打-多维联管-常态帮扶”犯罪前置管控新模式;
……
如今,一张关爱未成年人的防护网在潼南全域织就而成,“警+校+家+网格”闭环管控和15项护苗联盟工作机制开花结果,600余未成年人纳入常态帮扶名单,全区未成年犯罪和侵害未成年案件同比下降59。04%和55。67%。
“从个人单打独斗,到警队合成作战,再到联盟共筑防线,我经历了从当初请缨领命时的焦心忧心,到如今闭环管控的安心放心。”吴冬琴坦言,三年走来,背后付出的是警队的决心和恒心,其本质上还是人民警察的爱民初心。“未来道阻且长,‘冬琴护苗’一如既往,永远为了一个目标:孩子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安康!”(全媒体记者 唐苠涵 邓瑜欣)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