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提升服务质效。
“以前反映问题要跑多个部门,今天几个部门联席会办,现场就给了具体答复,效率太高了!”在“‘政’通民企‘策’动未来”民企夜话活动上,刚提出关于税务办理难题的弘喜汽车副总经理龚剑对现场高效的协调机制赞不绝口。当晚,十余位企业代表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围坐一堂,直言发展中的“烦心事”和办事遇到的“小疙瘩”。这场轻松的夜话,正是区政务服务管理办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务实作风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坚持以学促干,紧扣“高效、规范、廉洁、便民”宗旨,从流程再造、数字赋能、制度创新三大维度发力,持续擦亮“潼易办”党建品牌,推动政务服务效能与作风建设双提升,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于政务服务工作而言,就是要摒弃‘衙门作风’,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区政务服务管理办主任万宏霞介绍。为此,该办创新打造“‘政’通民企‘策’动未来”民企夜话平台,“面对面”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同时,持续建强“潼易办·帮帮团”队伍,联动区人力社保、医保等38个部门,构建“1+N”联动机制。通过细化服务分类、完善处置体系,实现简单事项“现场帮办”、标准事项“智慧帮办”、跨域事项“全程帮办”、特殊群体“上门帮办”,累计开展咨询导办、帮办代办30余场次,让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企业和群众身边。
精简高效是提升服务的关键。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只进一门”的便利化改革,让办理不动产业务的市民吉先生深有感触:“现在办理不动产登记,半个小时就能全部搞定,省时又省力!”这一转变得益于我区打破原有“1+4”政务服务实体平台模式,推动32个部门、1591项事项集中进驻,真正实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与此同时,数字赋能让线上服务跑出“加速度”。新手爸爸刘先生展示手机里的电子凭证:“‘渝快办’太方便了!儿子的出生证、户口、医保,在家动动手指全流程线上办结!”聚焦企业群众高频事项办理需求,我区高效推进85项“一件事一次办”,积极推动1591项事项全量接入“渝快办”,全面推进355项“川渝通办”事项“一网通办”,拓展40类电子证照跨省市亮证互认,累计办件量突破7万件,切实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严明纪律和规范制度是作风建设的基石。在政务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接待一位因历史材料问题受阻的居民:“您放心,我们立刻协调查档,争取特事特办,一定给您满意答复。”这份承诺的背后,是制度“铁规”释放的强大动能。根据新修订的《潼南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管理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累计约谈、调整工作人员100余人次,持续优化行政许可实施全流程监督体系,健全依申请类政务投诉处理机制,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群众满意度高达99.98%。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效上。”万宏霞表示,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将持续聚焦企业群众新需求、新期待,以更严的纪律、更实的作风、更优的服务,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再上新台阶,让高效、规范、廉洁、便民的服务理念在潼南落地生根,为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全媒体记者 蒋坐 李彦亭)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