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在桂林街道双坝蔬菜基地劳作。
浩荡涪江冲积肥沃平原,精耕细作带来丰美收获,潼南因优质农业资源享“西部菜都”美誉。立足优势蔬菜产业,开辟农旅融合新路径,打造蔬菜全产业链。
“‘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不仅是劳动成果的共享,更是城乡情感的联结、产业价值的共生。”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潼南良好的蔬菜产业基础不仅让人们享有餐桌美味,也会让城市人圆梦田园,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成为“可触摸的乡愁”与“可持续的财富之源”。
农户采收空心菜。
新鲜美味 与您共享
晚餐时分,不少人来到桂林街道某餐厅,品尝一桌“潼南蔬菜宴”。石斛苗、田七苗、奶油生菜、红甜菜……数种生态蔬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盘中等待涮煮,兼具美食享受与养生功效的蔬菜宴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区餐饮协会会长李右福介绍,蔬菜宴以蔬菜的鲜、特、多、奇闻名,将重庆人喜爱的火锅这一饮食形式与当地鲜蔬结合。“现已成为一张‘潼南美食游’名片。”
蔬菜宴的风味,离不开潼南蔬菜的新鲜优质,也折射出蔬菜产业的兴盛。“一桌蔬菜宴的背后,有百万亩蔬菜食材作支撑。”区农业农村委蔬菜产业发展站站长陈启武介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10万亩,年产量近230万吨,拥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超160个。
比如,近期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潼南萝卜。此次“黄袍加身”,得益于涪江流域的土壤细腻、疏松、肥沃,种出的萝卜具有甜、脆、嫩、汁多化渣等特点,营养价值高,被人们誉为“土人参”。在潼南种植的蔬菜中,潼南萝卜的面积和产量多年名列第一,在北京、东北、西南、华南等地均走俏市场。
鲜嫩水灵的黄瓜、青翠欲滴的辣椒……日前,在香港,“潼南绿”系列农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采购商驻足。
从马来西亚到越南,再从香江到狮城,越来越多的“潼南产”跨越万水千山,走向世界舞台。近年来,潼南大力实施“潼越山海“计划,全方位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加快完善“公铁水空数”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加力推进双江航电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点项目,为产品出海铺就“快车道”,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开放平台,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架起联通国际的“立交桥”。
潼南蔬菜公园。
花海美景 与您共享
除了西部绿色菜都外,潼南还有一张名片——中国油菜之乡。
春赏菜花,夏收菜籽,秋品菜油。潼南油菜花海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花海”之一,置身花海,是满眼都望不到边的金黄,乘游船坐览花海,享受春风拂面。目前,潼南已连续18年举办油菜花节,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
“今年菜花景区除了首次实行免门票政策外,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设置光影互动装置,让游客感受到科技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区文化旅游委负责人介绍,潼南每年播种万亩太空油菜、彩色油菜等,每逢春天都会给各地游客带来全新的菜花游体验。
2022年3月,潼南区被认定为国家油菜制种大县,这为潼南油菜产业再添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作为农业“芯片”,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2022年以来,潼南区以国家油菜制种大县建设为核心,持续创新种子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引进“庆油3号”“渝油28”“华油50”等一批优质油菜品种,辐射带动当地10万余名农民实现增收。
与此同时,潼南积极引导业主、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油菜制种,采取公司租赁、大户承包、土地入股等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大户实行基地建设标准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组织经营集约化、全程生产机械化、探索管理信息化“五化”生产,不断壮大油菜制种队伍。
“潼南油菜不仅能榨油,其功能已得到广泛开发。”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潼南油菜拓展出油蔬两用、油菜蜜用、观赏专用等用途,并充分利用景观布局、花期延长等现代技术,重点发展菜花观光旅游,提升农旅融合效益。
数字育苗工厂内,自动栽种机正在作业。
科技成果 与您共享
在潼南的一处智慧农田里,传感器和摄像头遍布田间地头,它们就像农田的“千里眼”,实时监测着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参数,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工厂内采用全自动“潮汐式”苗床育种,水肥通过管道从下而上浸入苗盘,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同时还配置有智能温湿度系统、移动式水车、补光灯等智能设备。
依托重庆(潼南)农科城建设,在太安镇罐坝村建立了数字种苗工厂。“中心占地100余亩,工作人员只有10来人。”种苗工厂负责人吴吉介绍,如今种苗工厂每年可培育甘蓝、苦瓜、萝卜等各类优质蔬菜种苗5000余万株,为潼南以及四川、云南等地提供蔬菜种苗“芯片”。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的支持,我们可以更加精准地管理农田,提高产量和品质。”农田管理员说,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地享受绿色健康的农产品。
“科技赋能是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
未来,潼南将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大脑建设,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农产品全链条溯源,让消费者“扫码知根底,吃得更安心”,进一步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蔬菜书院中的菜园与小屋。
田园梦想 与您共享
4月29日,重庆(潼南)农科城内,“我在潼南共享田园”集中认领活动火热启动。32家“潼南五有”共享经济企业客户集中签约,“潼享田园”公共平台同步上线,让“我在潼南有块地、有块田”的愿景成为现实。
在重庆工作的李先生,心中始终怀揣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我在潼南共享田园”活动启动后,他迅速通过“潼享田园”平台,认领了一块田地。
“自从认领了潼南的一块菜地,每天都要打开手机看看我的蔬菜长得怎么样。”李先生兴奋地分享道,通过“潼享田园”平台,不仅能随时观察作物生长,实现了自己的田园梦,还可以选择代耕代种服务,让专业的农民团队帮忙打理。收获的有机蔬菜,更是直接快递到家,实现了“足不出户享田园之乐”。
同样,在双江镇金龙社区,粮蔬优共享农庄里,蔬菜田间划成一块块小方格,依次插着认领人的信息牌,周边还打造了农耕田园、休闲垂钓园、咖啡馆等新业态。
在桂林街道小舟村,业主刘晓波将自己的民宿,取名“蔬菜书院”。客人在民宿的菜园开展“以书换蔬”活动,家长们还可以带着孩子在周边蔬菜基地,体验蔬菜采摘。
“潼南‘五有’共享经济,核心在于通过市场化运作,激活城乡资源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说。
“五有”共享经济的蓬勃,离不开“潼享田园”公共平台的支撑。通过依托“潼享田园”平台,潼南区整合全区闲置土地资源,通过认养制、租赁制等多种模式,让不少城市居民圆了“田园梦”。同时代耕代种、技术咨询等服务也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全媒体记者 关羽)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