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重庆日报》报道潼南,刊发《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当3天主播卖了4000斤菜籽油》,一起来看报道。
文春来(左)在配送村里生产的绿色菜籽油。 (受访者供图)
6月28日上午,在潼南区太安镇太平村当地的榨油工坊,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化身“主播”,拍摄了两条“菜油香惨了”的短视频。他通过镜头,记录下整个菜籽油的生产过程,并上传到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截至6月30日,5000余斤菜籽油只剩不到1000斤。
一个多星期前,村民们还在为手里收获的油菜籽发愁。
原来,在文春来等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今年太平村油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油菜籽产量100余吨。除自给自足的部分,剩余的油菜籽因为市场收购价格较低,村集体和种植大户一直没能大量出手,出现一定程度滞销。
文春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村支两委以及部分村民商议,决定把还未售出的油菜籽收集起来,统一加工成菜籽油进行销售,以提升附加值。
村里的榨油工坊很快运转起来。这几日,文春来顶着烈日到处跑市场,号召大家在微信群、朋友圈里“打广告”扩大宣传,销售渐渐有了起色,“周边有客户联系我们,我们就送货上门,有时候1桶油也在送。”
“为什么不试试网上销售?”近段时间当地正在开展“村播”大赛,这给文春来很大启发。他刚好参加了区里的短视频培训,系统学习了直播运营策略、短视频创作、产品知识和文化传播等内容,“这正是练手的好时候。”
于是,文春来化身“主播”,出现在镜头前。没想到,流量变销量,销售效果非常好。“还有不到1000斤,这两周肯定能卖完。”文春来对此充满信心。
其实,太平村并不平,这里的土地一度分散凌乱、高低不齐,还有大量土地闲置。
文春来早年在城区开装饰公司创业,后来,在强烈的责任感和乡土情怀驱使下,他萌生返乡创业的想法。5年前,他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当时村里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十分有限。”
成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二年,他当选区人大代表。他多次向区农业农村委提交建议,详细分析太平村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邀请专家到现场指导。理清思路后,他们先对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然后因地制宜种植大豆、油菜等粮油作物。
今年,在文春来等人的倡议下,太平村发展旱地种植和水田养殖。其中230亩水田被打造为水稻直播直采示范基地,养殖起了稻田鱼。
“看,上个月才放进去的鱼苗只有5厘米长,现在已经10多厘米了,长势喜人!”6月28日下午,文春来又来到太平村稻花鱼养殖户张大叔的鱼塘旁了解鱼苗生长情况,预计今年10月将迎来丰收。
如今,在文春来带领下,村里发展起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田+”综合种养、油菜制种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土地入股有分红,基地务工有薪酬”的双重增收,带动全村共同发展粮油产业超1500亩。
“最难还是为特色产业找市场。”这位获评“2024年重庆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称号的“头雁”说,再难也要带领大伙儿往前走,主动找市场,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包装精美的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把太平村的绿色产品卖得更好、更远。(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珺)
【采编 郭星】原标题:平凡岗位上的初心坚守— — 四位基层党员干部的寻常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