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坦途通阡陌,路网交织绘新图。截至今年7月,潼南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000公里,宛如一条条充满生机的“血脉”,在广袤田野间奔涌不息。它们不仅承载着便捷出行,串联起如画风景,驱动着产业腾飞,更悄然改变着乡村的面貌,铺就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
“旅游路”串联沿线村社。
涪江天街航拍。
旅游景观之路:串珠成链 激活全域“慢游”新体验
“以前来双江古镇,路窄弯急,现在沿着崭新的滨江路过来,又快又稳,沿途风景如画!”市民王先生周末带家人出游,对连接城区与双江古镇的滨江路(双江至金佛大桥段)赞不绝口。这条沿涪江而行的景观道,不仅解决了“大佛寺—双江—双坝”特色文旅带的交通瓶颈,更将国家4A级景区大佛寺、千年名镇双江、双坝万亩蔬菜基地、潼南蔬菜公园等“明珠”串联成链。
“路通了,景活了,人气旺了。”大佛街道前进村综合服务专干张志的喜悦溢于言表,“现在从城里到村头只要几分钟,来涪江壹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也跟着热闹起来了。”
91公里旅游公路串联起潼南区各个旅游景区,在崇龛镇,陈抟故里菜花景区的道路完成升级改造,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让景区持续成为热门打卡地,油菜花季游客量连年攀升。在塘坝、卧佛、新胜、五桂等镇,升级的乡村公路如玉带环绕,串联起森林氧吧、佛教文化、静谧村落、传统农耕、果蔬采摘等资源……一条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渝西山乡”山水秘境环线已然形成。
潼南将生态优先理念深植“四好农村路”建设。国道G246接口处匠心打造的景观节点令人耳目一新;道路沿线,桂花、爬山虎等绿植错落有致,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结合地貌与田园风光,“一户一景、一步一景”的设计理念让道路本身成为流动的风景线。罐坝村村民周女士笑着感慨:“以前到处是尘土,现在走在路上就像逛公园。”高颜值的道路助力罐坝村入选重庆市美丽乡村示范点。
宽阔产业路直通罐坝现代产业园。
公路网直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产业振兴之路:血脉畅通 夯实乡村致富根基
“路修得又宽又好,我们的菜从地里摘下来,运到城区批发市场,时间比过去缩短了至少20分钟,新鲜度就是竞争力啊!”在罐坝现代农业产业园,菜农刘师傅的切身感受,得益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道路工程的建成。
这条“产业之路”的核心使命,就是打通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如同一条大动脉,为柏梓、太安两镇的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沿线生态荷花、特色蔬菜、农业种业、乡村民宿、柠檬种植示范区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农旅深度融合催生“1+1>2”效应。
在柏梓镇,密织的农村公路网直达柠檬基地核心区。大型冷链运输车可畅通无阻地开到田间地头,轻松解决鲜果运输“最初一公里”难题,保障了“潼南柠檬”的极致鲜度和品牌价值,支撑起年产值超75亿元的核心产业高效运转。在太安镇,便捷的道路网络让“太安鱼”美食名片更加闪亮,保障了原材料快速供应,更吸引了八方食客循路而来,带动了餐饮、民宿等相关产业。在古溪镇,一条新修的产业路盘活了千余亩撂荒地,吸引业主规模发展中药材和经果林种植,曾经的荒坡地变为“金山银山”,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就近务工实现稳定增收。
道路通则百业兴。罐坝村打破交通瓶颈后,一跃成为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高科技农业观光、蔬菜种植、新品培育蓬勃发展,形成了“农村新、农民富、农业旺”的良性循环。五桂高碑村旅游公路贯通后,依托金丝楠木生态产业园,深耕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认养、农家乐、采摘等项目,助力村民们增收致富。一条条农村公路,如同深入乡村的“毛细血管”,将政策、资源、人才、技术等发展要素源源不断输送到田间地头,打通了产业兴旺、富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
公路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构成美丽画卷。
国省干线景观提升打造最美“农村路”。
幸福民生之路:路通人和 绘就乡村宜居新图景
“以前去赶场,天麻麻亮就要出门,来回要走3个多钟头。”小渡镇村民张大爷回忆道,“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了院坝边,骑个三轮车二十来分钟就到了。买米买油、看个小病,方便得很!”。
随着农村路网更密、路面更优、通组达户更深,村民得到的日常便利不断升级。曾经耗时半天的赶集、走亲访友,如今不管是骑着摩托车、开着三轮车、还是搭着农客、公交车,依托平坦密集的公路网,时间大大缩短,雨天出行也更加从容安全。网购的包裹能更快送到村口代收点,自家的农产品也能更方便地运到镇上售卖或通过电商发往外地,城乡物资流动的“微循环”因路网完善而提速。公路延伸之处,基础设施同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路灯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路;垃圾分类点有序分布让村容村貌更加整洁;行政村宽敞的院坝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好去处。道路条件的根本性改善,使得公共服务下沉更有效。乡村孩子们更安全、更快捷的上学路,让家长更安心;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资源,能够更快捷方便覆盖到村卫生室,慢性病管理、村民看病更加方便。
“路通了,年轻人也愿意回来了!”太安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文春来感触颇深,“这两年村里很多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有的开起了网店卖农产品,有的搞起了特色养殖,还有的回村办起了农家乐。以前村里多是老人小孩,现在烟火气越来越浓了,发展的活力也更足了。”一条条畅通的农村公路,成为连接城乡、凝聚人心的“幸福通道”,让乡村不仅留得住乡愁,更承载得起年轻人创业安居的梦想。
“‘四好农村路’建设是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区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继续围绕农村产业布局、旅游发展规划和群众出行需求,计划未来五年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300公里,进一步织密、优化农村公路路网,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有力的交通保障。”
路,是发展的先行官。潼南5000公里农村公路网,铺下的不仅是沥青和水泥,更是通往乡村振兴的基石。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画卷,潼南乡村的未来,因路而兴,因路更美。(全媒体记者 张凡 吕洁)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