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排队候药的漫长等待,告别回家闻着药味儿费心煎煮的繁琐,如今,在我区看中医、喝中药,也能像点“外卖”一样方便了。近日,我区“智慧煎配药中心”正式启动试运行,并成功将首剂代煎中药配送至群众家中。这标志着我区探索中药从开方、调剂、煎煮到配送的“一站式”闭环服务迈出关键一步,为破解传统中医药服务难题,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全新的“潼南方案”。
百余台智能煎药机。
一张处方开启“智慧之旅”患者足不出户坐等良药
“现在看了病,药直接有人熬好送来,省心多了,服务态度也相当好!”家住双江镇的老人肖开玖,成为这项便捷服务的首位“尝鲜者”。他对这项服务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8月5日,肖开玖在双江卫生院就诊。医生为他开具中药处方后,一场无缝衔接的“智慧之旅”便悄然开启。在卫生院,医护人员对处方进行审核后,通过信息系统一键上传,数公里外的“智慧煎配药中心”大屏幕上,处方信息即时显现。接收到指令后,中心工作人员立刻行动,化身自动化药房的“指挥官”,精准调配处方上的十数味药材。药材配好后,审核人员会详细复核药材并拍照上传至系统,确保“方”“药”精准无误。
审核通过,一剂剂配好的药材通过智能传送系统,被精准送入煎药机,系统会自动根据不同药方所需的温度、时长、水量等进行标准化、自动化的煎煮。煎煮完成的药液,再经过专业的无菌真空包装,贴上包含患者信息、用法用量等内容的专属标签。最后,这些承载着健康与关怀的药包,将由配送团队,以最快的速度送达肖开玖的家中。
从医生开方到汤药上门,整个过程高效、透明,而患者需要做的,仅仅是在家安心等候。
工作人员对物品拍照复核。
科技赋能破解“三难”传统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候药难、煎药难、品质保障难”,是长期以来困扰群众享受中医药服务的“三座大山”。
“以前看完中医,得在药房排长队等抓药,拿回家后,怎么泡、怎么煎、火候怎么掌握,都是学问,对于我们上班族或者老年人来说,确实很麻烦。”市民王女士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智慧煎配药中心”的建立,正是为了精准破解这些难题。据了解,该中心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配置了190余台智能煎药设备,每日可处理处方超2000份。中心的集约化、智能化运营,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医药服务的模式。
破解“候药难”。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处方在医院与中心间的即时流转,免去了患者排队等候抓药的时间。
破解“煎药难”。自动化的煎煮设备严格遵循古法与现代标准,精准控制煎药的每个环节,不仅解放了患者的双手,更保证了药效的最大化。
破解“品质保障难”。中心建立了全流程追溯与自动化监控系统。从药材的源头,到处方的调配、复核,再到煎煮、包装,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可追溯,确保了药品安全与服务质量的标准化。
工作人员根据药方抓药。
整合资源补齐短板构筑全民健康服务新格局
“智慧煎配药中心”不仅是一项便民服务,更是我区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构筑全民健康服务新格局的一项战略举措。
通过集约化运营,中心将服务覆盖全区23个镇街,有效整合区域内中医药资源。对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由于场地、设备、人力的限制,往往难以提供高质量的代煎服务。“智慧煎配药中心”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短板,让身处偏远镇街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同样规范、便捷、安全的中医药服务,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加强质量监管、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让中医药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将探索更多元化的服务模式,例如为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送药上门指导等,为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潼南智慧’。”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智慧煎配药中心”的落地生根,正是我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国粹,以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健康福祉的生动实践。一碗碗精准煎煮、承载着关怀的汤药,将通过现代物流网络,精准送达千家万户,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温暖人心。(全媒体记者 张凡 吕洁)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