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菜园共享菜地。
现代农业基础坚实,特色产业精准发力,潼南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动农业大区迈向农业强区。上半年,潼南农业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农业增加值增长3.2%,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24.8%、列全市第3,为经济整体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加工强链,壮大产业集群
在红蜻蜓食用油(潼南)生产基地,浓郁的菜籽油香弥漫全自动生产线。“潼南油菜品种丰富、品质上乘、含油量高,我们的小榨菜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系列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负责人信心满满地介绍道。而这份信心也转化成了真金白银的投入——企业追加7000余万元启动二期项目,建设300吨/天的食用油全自动包装车间、红外增香低温压榨生产线中试车间及研发中心,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5亿元。
企业的底气,源于潼南作为“国家油菜制种大县”的硬核实力。全区32.2万亩油菜田推广“双低三高”(低芥酸、低硫苷,高产、高油、高效)新品种,平均含油量高达51%,较传统品种提升12个百分点。
攥紧农业“芯片”,潼南双管齐下。深耕自主育种,培育优质油菜品种;借力市农科院潼南分院、南昌大学重庆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动制种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尤其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重庆油菜试验基地的落户,为区域油菜研发注入强劲动能。
从育种研发、规模种植、科学管理到精深加工,潼南以全链思维贯通油菜产业,凭借扎实基础,今年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品牌增值,发展名特优新
品牌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价值放大器。上半年,“潼南萝卜”“潼南柠檬”两大拳头产品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为“潼南绿”再添金字招牌。
作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潼南萝卜种植面积约12万亩,年产量达60万吨,产值约8亿元。潼南柠檬产业已形成32万亩种植规模,及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开发出饮料、食品、美容护肤品、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等5大类35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中国生态柠檬之都”地位持续巩固。通过精深加工,柠檬鲜果附加值显著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
“潼南绿”品牌影响力正加速外溢。上半年,潼南新鲜蔬菜开启直供港澳,“潼南绿”优质农特产品首次参加香港同乡社团家乡集市嘉年华,潼南柠檬亮相“新加坡·重庆周”活动受到市民追捧。周鸿祎二进山城,对潼南柠檬赞不绝口,其推介的柠檬精粹液迅速成为网络爆品,销量激增。在2025重庆美食“渝味360碗”评选中,潼南太安鱼、檬香如意果、潼南柠檬酥肉等10道特色菜品入选“最具文化价值”和“最具旅游价值”榜单,“潼南味道”香飘更远。
共享赋能,拓展新兴场景
创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打开新空间。今年4月,重庆(潼南)农科城创新推出“我在潼南共享田园”活动,上线“潼享田园”数字化平台,打造“有块田、有块地、有棵树、有头猪、有坛酒”的“五有”共享经济模式,已吸引32家企业签约合作。
这种模式让城市居民能够便捷地参与农业生产体验。重庆市民李先生通过平台认领了一块稻田,利用平台的物联网监测功能随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并由专业团队提供代耕代种服务,收获的生态大米直接配送到家。在五桂镇金丝楠木生态园,客户可通过平台精准查看认养树木的生长信息;罗盘山黑猪养殖则实现“一猪一码”全程溯源,保障品质。
“‘五有共享’不仅是土地共享,更是城乡情感的纽带和产业价值的共创。”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认养、租赁等模式,既圆了城市人的田园梦,也为农民开辟了土地流转金+代管服务费的双重增收渠道。
更值得关注的是,潼南区“农业种植环境监测数据资源集”于今年7月获得重庆市《数据资产登记证书》,成为全市探索农业数据资源化、资产化的先行者,为乡村数字化发展探索新路径。
“我们将坚持‘大产业、大加工、大品牌、大融合’思路,全链打造‘3+1’生态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完善农业品牌矩阵,做靓“潼南绿”等公共品牌,积极探索“数字大脑+未来乡村”模式,创新农业场景,全力推动潼南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发展。”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媒体记者 马艾)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