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之际,《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案例》发布,“潼南区发展柠檬全产业链,促进多维度生态价值实现”作为十大案例之一,典型经验做法全市推广。
柏梓万亩柠檬基地。特约摄影 王华侨
潼南地处长江上游,坐拥涪江、琼江生态屏障,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铺开“100万亩蔬菜、32万亩柠檬、30万亩油菜”的生态农业画卷,享有“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中国生态柠檬之都”的美誉。坚持“大产业、大加工、大科技、大品牌”思路,实施优品、智慧、强链、品牌、畅销、共富“六大工程”,“潼南柠檬”点“绿”成“金”,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亿元,实现绿色崛起和价值链跃升。
马来西亚潼南柠檬交易中心。
筑牢绿色种植链 全过程厚植绿水青山生态优势
作为与美国加州、意大利西西里岛齐名的世界顶级柠檬产地,潼南放大“一山一水八分田”的自然优势,建成32万亩优质柠檬基地,年产量达35万吨,成为全国生态柠檬核心产区。
良种先行,科技强芯。在柏梓镇郭坡村和小岭村,占地350余亩的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坐落于此。“我们采用热处理脱毒技术和植物组培技术,从源头上控制了柠檬黄脉病、溃疡病等病害发生与传播,柠檬长势好、抗病性强。目前育苗中心每年可为重庆、四川乃至全国提供28万株柠檬脱毒种苗。”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联合西南大学、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共建全市现代种业创新基地,培育“高产、无籽、抗黄脉”新品种,同步引进南非无籽柠檬、菲诺柠檬等优良品种进行本土化筛选,并与中柑所等机构合作迭代创制第三代“尤力克”柠檬,确保良种覆盖率100%。
走进万亩柠檬基地,水肥一体化云控制系统高效运转,依据云端营养诊断数据,为柠檬基地“量身定制”配方,精准管理生长。围绕潼南柠檬标准化种植,已建立了涵盖栽植密度、农药肥料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环节的规范技术标准,成功创建国家柠檬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30%以上。
李帆的柠檬基地位于柏梓镇羊堡村,早年他在外务工,看到潼南的柠檬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2019年他辞去工作,回乡创业。“我们种植的‘尤克力’品种柠檬外表金黄、口感好,很受大家欢迎,每年都会有稳定的鲜果订单。”
好品质才能换取好口碑。潼南率先成立柠檬产业发展联盟,对“无公害产品”、“无防腐剂”储藏等系列生态指标进行跟踪评价,建立区、镇、村三级监管网络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在线诊断,鲜果下枝接受200余项国际性标准检测、合格率100%。
雪王农业公司自动化选果车间。
深耕高值加工链 全要素释放柠檬产业生态价值
突破深加工、延长产业链。重庆(潼南)农科城落户中国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汇集36家柠檬加工企业,形成以檬泰生物科技、汇达柠檬、雪王农业为龙头的“3+N”柠檬产品研发联合体。
檬泰生物科技首创“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自主研发建成全球首套干湿一体柠檬果胶生产线,打破了国内高端果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汇达柠檬细分场景开发丰富的产品矩阵,柠檬即食片、柠檬料理汁、柠檬蜜茶等产品线上渠道销售火爆。雪王农业实现柠檬鲜果产销 一体化,号称国民茶饮的冰鲜柠檬水每年全球销量15亿杯,产品远销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仅去年对海外发货就达4000余吨。目前,潼南自主研发柠檬精深加工技术近400项,衍生出饮料、食品、生物医药等5大类350余种产品,其中柠檬即食片等入选“巴味渝珍”,柠檬精粹液、柠檬纳米汁进入全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
配套上线柠檬皮渣资源化利用系统,果渣利用率达80%;攻克果胶废水回收技术,实现加工废水“零排放”…高效绿色精深加工体系,可以从果皮、果肉、果核中提取数十种高价值成分,将一颗柠檬果“吃干榨尽”,综合价值跃升10倍以上。
潼南柠檬、香飘世界。从首批潼南柠檬国际公路直达专车发往俄罗斯,到萝北口岸新通道正式开通;从建设标准化出口备案基地,到获评重庆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从马来西亚潼南柠檬交易中心正式投用,到潼南柠檬亮相“新加坡·重庆周”,“潼南柠檬”跨越山海、走向世界,已出口30余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柠檬出口比重超50%。
潼南“柠檬产业大脑”综合场景。
潼南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
加快布局数智链 全场景塑造新质生产力绿色引擎
以数字化变革推动生态要素因地制宜系统重构,推动柠檬产业迈入数智生态经济新阶段,成为潼南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靠天吃饭”满足不了柠檬产业迭代发展的需求,潼南将目光放在科技创新。从生物科技育苗、柠檬新品开发的产学研一体化,再到运用云网融合技术,潼南在全国率先建成“柠檬产业大脑”。该应用绘制柠檬产业全景图,激活数字生产、产业致富等智慧应用,集成生长决策模型、产销智能匹配等20余项功能,以“一张图统览、一条链贯通、一键服务直达”的智慧模式,实现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全过程智慧化溯源、全链条市场化高效链接,让柠檬从田间到市场的每一步都清晰可算、精准可控、行销更稳。
“这是打造百亿级柠檬产业、争创全国柠檬第一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智赋能,柠檬不仅结在树上,还能结在网上,有力推动了现代柠檬产业体系的构建,整体提升区域柠檬产业发展的能级。”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这颗“产业大脑”已汇聚32万亩种植数据,病虫害预警准确率高达90%,助农增收成效达15%。
价格指数是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市场行情的“晴雨表”、风险防范的“避雷针”。近日,潼南区与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柠檬价格指数方面联合创新探索,护航潼南柠檬产业发展,更添先发优势。
潼南柠檬研学游。
构建多元价值链 全维度筑牢共同富裕生态根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其核心在于人。潼南聚焦产业富民,创新共享机制,让柠檬产业的生态红利更多惠及群众。
炎炎夏日,潼南区柏梓镇万亩柠檬种植基地里,拳头大小的柠檬缀满枝头。种植户廖成彬已有20年柠檬种植经验,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800亩,他告诉记者,“今年行情好,收购商上门找货,销路不愁!”
廖成彬的喜悦是众多种植户的缩影。近年来,潼南柠檬探索建立村企联合、基地联户、产业连片、股份连薪、责任连体的“五联模式”,带动从业人员年均增收12%,50个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
从“潼南‘柠’聚力迎新跨年狂欢周”,潼南“柠”聚力·涪江中国年、潼台比武“镇”功夫,到今年5月重庆(潼南)农科城“玩转柠檬星球”研学实践活动……与“柠”相关的创意手工、科学实验、美食制作等活动场场火爆,持续为潼南“柠”聚人气。
柠檬博览馆展陈新颖,柠檬书院书香浓厚……潼南建成多处以柠檬元素为主的文旅打卡点,创新开发“柠檬+康养”“柠檬+研学”等业态,推出“柠檬宴”“檬香如意果”等美食IP,并培育了我在潼南有块地、有棵树等“五有”共享经济,促进农文商旅深度融合,柠檬乡村田园游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
一颗小柠檬,成为潼南百姓的“幸福果”、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果”。在“潼南有柠,檬香天下”的生动实践中,潼南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未来,潼南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走好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美丽重庆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全媒体记者 邓越月)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