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柏梓镇。特约摄影 王华侨
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柏梓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将闲置资产盘活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以“摸清家底、精准画像、分类施策、改革突破”为路径,推动42宗闲置资产焕发新生,实现“闲置资源”向“优质资产”转化,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走进柏梓镇“近零碳”微产园,一派繁忙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前。农产品初加工区,新采收的川白芷整齐铺展,烘干车间机器轰鸣、运转不停;火锅食材加工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完成毛肚分拣、切割、冰镇等一系列流程,随即发往供应链后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片生机勃勃、初具规模的产业区域,前身是闲置多年的原粮站旧仓库。
“受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镇内一批老旧厂房、仓库和零散土地闲置下来,造成资源浪费。”柏梓镇相关负责人坦言,如何盘活这些闲置资源,让存量资产再生效益,是发展镇域经济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面对这一挑战,柏梓镇打出“组合拳”。摸清家底,成立资产盘活专班,开展全域“地毯式”摸排,建立资产台账、明晰产权归属,逐一精准“画像”;分类施策,针对不同资产特性,采取“便民服务提升一批、公益事业改建一批、产业发展使用一批、集中拍卖处置一批、资产调剂利用一批”方式分类盘活,全面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优化服务,聚焦入驻企业发展需求,建立“一企一专班”服务机制,帮助企业解决审批、融资等实际困难,累计争取各类帮扶资金200余万元,有效助力企业落地生根。
目前,“近零碳”微产园已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初步形成涵盖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物流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实现了闲置资源盘活与产业集聚发展的有机融合。
民生改善同样效果显著。傍晚时分,南华宫文体公园逐渐热闹起来,居民们散步、健身、休闲,其乐融融。这座由原镇政府办公楼旧址改建的公园,新增了绿化树木、健身器材和青砖步道,已成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镇养老服务中心。前身曾是一块杂草丛生的闲置房产,经过科学规划和改造,如今已成为设施完善、服务周到的养老机构。院子里,老人们围坐聊天,参与兴趣活动,氛围温馨融洽。“在这里有老伙伴相伴,有活动可以参加,饭菜也可口,过得很高兴!”78岁的李大爷对养老生活非常满意。
针对农村养老需求增长与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柏梓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挖掘利用闲置校舍、旧办公房等资源,改造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和镇村两级养老服务中心(站),有效扩大养老服务供给,让“家门口”养老可及可享。目前,全镇已完成1个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和9个养老服务站的改建运营,镇养老服务中心入住老人95名,社会反响良好。
从破旧厂房到现代化车间,从闲置空间到服务阵地,盘活的是资产,激发的是活力,受益的是群众。截至目前,柏梓镇已成功盘活闲置土地50余亩,带动本地30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约2.4万元。2024年,闲置资产盘活直接创造经济效益287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展现出资源重组和空间重构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闲置资产盘活利用改革,推动资源要素进一步向重点产业、民生领域倾斜,持续优化镇域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开拓新空间。”柏梓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媒体记者 何云飞 陈俊霖)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