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确定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时,注重体现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谋划“十五五”必须“沉下去”,这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决定潼南未来能否行稳致远的根本之道。
沉下去,是应对大变局、抢抓新机遇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东升西降”之势不可逆转,中美博弈复杂艰巨,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潼南既有重大战略叠加之势、产业发展蓬勃之态、改革开放聚合之能,也面临着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内部转型压力巨大的风险挑战。唯有真正沉入一线,才能穿透迷雾,触摸真实的发展温度,在风高浪急中找准潼南破浪前行的航向。
沉下去,必须聚焦发展核心命题,围绕区委提出的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文旅、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等16个方面重大问题清单,扎实调查研究,务求精准破题。
沉到“链”上,摸清产业升级的堵点痛点。制造业要沉入车间,问计于企:支柱产业如何做强做大?未来产业如何精准落子?企业主体如何快速壮大?农业要深入田间地头,直面“品牌化之痛”“社会化之路”“国际化之困”“数字化之需”,找准农业强区跃升的密码。
沉到“市”中,感知滨江城市的时代脉搏。如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精美城市特色之路怎么走?怎样培育文旅引爆点?消费业态如何布局?标志性、国际范在哪里?要走进街头巷尾,感知城市烟火,跻身金佛岛、涪江公园亲身体验,用心绘制宜居、智慧、活力、有尺度的滨江城市发展蓝图。
沉到“需”处,聆听民生福祉的深层呼唤。未来乡村如何建设?城乡融合如何深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如何更好满足?只有坐到群众家的板凳上,才能听清他们想什么、盼什么,才能掌握他们对“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新需求,让规划真正体现人民至上的温度。
沉到“网”端,把握数字变革的挑战机遇。数字化浪潮汹涌,既要沉下去看数字基础短板,也要看产业融合路径、数据安全风险,深度感知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谋划打造数字经济新兴高地。
沉下去,既要带着问题去,更要带着思考回,提出高质量、接地气、有价值的真知灼见。要“谋长远”,紧扣潼南现代化建设“1132”体系架构,主动把潼南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全局中去谋划推进,提出具有战略引领性的意见建议。要“剖麻雀”,深挖产业能级不高、科技创新动能不强、消费活力不足、文旅引爆点缺乏等背后的机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着力破除深层次弊端。要“开药方”,提出的建议要既有前瞻高度,能对接国家战略、洞察产业趋势;又要有落地力度,结合潼南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目标清晰、路径可行。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沉入基层的广袤大地,潼南“十五五”的宏伟蓝图才能扎根于最深厚的现实沃土,汲取最丰沛的民智养分,从而迎风挺立、枝繁叶茂,在现代化征程上开出繁花,结出累累硕果!(三块石)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