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来了小能手 稻谷田间“飞”到家
运粮车能开到家门口,却开不到田埂上;家门口就在不远处,但挑着上百斤稻谷这个距离对人力而言却显得格外遥远。这曾是我区部分农村地区村民每年秋收的运输难题。如今,这道丰收“考题”有了新解法:一位“00后”飞手操控着无人机,从田间地头精准起飞,直接将沉甸甸的稻谷“空投”到转运点。科技的力量让运输更快、更直接,彻底打通了困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社会
https://www.cqtn.com/html/col295335.htm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空中来了小能手 稻谷田间“飞”到家
2025-09-05 10:44    潼南网

运粮车能开到家门口,却开不到田埂上;家门口就在不远处,但挑着上百斤稻谷这个距离对人力而言却显得格外遥远。这曾是我区部分农村地区村民每年秋收的运输难题。如今,这道丰收“考题”有了新解法:一位“00后”飞手操控着无人机,从田间地头精准起飞,直接将沉甸甸的稻谷“空投”到转运点。科技的力量让运输更快、更直接,彻底打通了困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

20250905102303231047

水稻机械化收割。

“最后一公里”一道压在肩头的丰收“考题”

金秋九月,潼南大地铺展开一望无垠的金色画卷。稻穗谦逊地弯下了腰,饱满的颗粒预示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然而,对于上和镇后沟村以及我区许多类似地貌的村民来说,这份丰收的喜悦中,总夹杂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甜蜜的负担”。

“我们这里田块散,坡坡坎坎多,大车想开到田边,根本不可能。”后沟村党村支部书记付伟站在田埂上,指着不远处蜿蜒的水泥路说。那条路,是村里交通的“主动脉”,但从“主动脉”延伸到每一块田地的“毛细血管”,却只能靠双脚去丈量。这短短的几百米,便是横亘在丰收与粮仓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这“最后一公里”是用肩膀扛出来的。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承载着一个家庭一年的希望。村民王大伯回忆:“年轻时还好,一担一百多斤,咬咬牙就挑出去了。现在年纪大了,孩子们又都在外务工,每次收谷子,真发愁。请人吧,一天两三百块工钱不说,还经常找不到合适的劳力。”

请工难、成本高,让丰收的喜悦打了折扣。付伟说:“前些年,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还在为这事犯愁,丰收了,粮食堆在田里,看着着急,就是没办法快速运出来。这不仅是体力问题,更是影响大家种植积极性的现实问题。”这道看似简单却又无比沉重的丰收“考题”,考验着传统农业的韧性,也呼唤着现代化的破解之道。

20250905102303433823

无人机转运稻谷至农户家中。

“00后”驭“龙”至科技之力解千愁

今年秋收,后沟村的田野上空,不再只有鸟儿飞过,还多了一种充满力量感的“嗡嗡”声。这声音来自一架多旋翼无人机,村民们形象地称它为“空中大力士”。

2004年出生的小伙杨晴,手持遥控器,目光专注地盯着不远处的机器。随着他手指的轻巧拨动,这台“空中大力士”吊装着一个鼓囊囊的粮袋,平稳升空,旋即调整姿态,沿着预设的“空中航线”,向农户的家中飞去。不到30秒,它便完成了卸货,自动返航,准备下一次的“投喂”。

“简直不敢想,人坐在田坎上,摁几下按钮,一袋谷子就自己‘飞’回去了!”王大伯看着眼前的景象,啧啧称奇。

“它飞一趟,能装上百斤,顶得上一个壮劳力来回好几趟了。关键是效率高,还安全,不会因为路滑摔跤把谷子撒了。”付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算过,请人挑一担,成本摊下来每斤要两三毛钱,现在用无人机,每斤只要一毛钱。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老百姓的力气和时间。现在大家收谷子,心情都舒畅多了!”

这架小小的无人机,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轻松打开了困扰大家多年的“枷锁”。它飞越的不仅是崎岖的田埂,更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之间的鸿沟,让古老的农耕智慧与现代化的生产力,在潼南的田野上空实现了完美握手。

20250905102303946480

农户将稻谷装袋。

“新农人”归故里乡村振兴添活力

这场变革的核心,不仅仅是机器,更是掌握机器的人。作为本土新农人,“00后”飞手杨晴既有年轻人的朝气,也有一份超越年龄的稳重与担当。

“我以前也想过在城里找工作,但后来接触到农业无人机,觉得这是个机会。”杨晴说,“现在农村需要懂技术、能吃苦的年轻人,我觉得回来发展,空间更大。”为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他参加了专门的培训,考取了无人机驾驶执照,投入资金购买了专业设备。

如今,他的业务已经排得满满当当。“这台机子买回来后,已经飞了上千个架次,帮乡亲们转运了超过1000吨的物资,主要是稻谷和玉米,”这份成绩单让他充满自豪,“能靠自己的技术赚钱,还能实实在在地帮到村里的叔叔伯伯们,让他们不再那么辛苦,我觉得我做的事情非常有价值。”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付出,到“运筹帷幄遥控器”的技术创收,杨晴的故事,是我区新农人成长轨迹的生动缩影。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而是掌握新技能、运用新工具、拥抱新理念的“乡村创客”。他们的回归,为乡村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更是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无限的可能。

从后沟村的“一个点”,到我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面”,无人机的应用场景,正是我区积极探索“低空+农业”新模式,以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实践。未来,这双“科技的翅膀”还将应用于播种、植保、测绘等更多领域,为潼南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描绘出一幅更加广阔、更加智慧的壮丽画卷。(全媒体记者 张凡 吕洁)

【责任编辑 郭星】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潼南博物 ...
看见潼南 | 杨闇公同 ...
看见潼南 | 双江古镇
看见潼南 | 江堤城韵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潼南区“兴乡专家团”首批试点镇街基本 ...
·潼南区2025年“兴乡专家团”报名表 ...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乐享生活
·零售药店以“智”破局
·文创对味儿,消费带劲儿(金台随笔)
·午休课桌椅里的成长刻度
·新式茶饮解锁年轻人茶文化新体验
·“中国童装之都”迎开学消费热 智造转 ...
·迎开学,这份健康“锦囊”请收好
·日常美白护肤怎么做?听听协和专家怎么 ...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