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展厅。
决定棋局走势的,往往是“后”手棋,潼南区就变“后发”为先至。
当各地都在奔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潼南却另辟蹊径,向“后”一跃,打开同样广阔的汽车后市场,并快速打造出以汽车再利用、再制造为底座的“一车九吃”全新产业链。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潼南展厅将汽车后市场的新场景全面展示出来,不仅是展会的一股清流,同时向汽车上下游产业传递了强烈的信心——汽车后市场大有可为。
客商了解汽车拆解详细内容及流程。
主打“后”概念 潼南展厅集齐汽车后市场生态
智博会开幕式一结束,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就赶到潼南展厅,仔细听取参展企业的介绍,并表示潼南区会继续支持汽车后市场企业把产业扎得更深,市场做得更大。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了解到,潼南区共有十家参展企业,产品300余件,其中北斗伏羲,川宜机电,乐钢科技,凌峰相塑,大佛塑料、睿宇时空科技等6家企业系首次参展。
潼南展厅上方,“一车九吃”四个大字十分抢眼,“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潼南”的Slogan更突显了深耕这一新赛道的初心和战略定力。
“一车九吃”引领之下,汽车后市场的新生态聚合在潼南展厅内,参展观众和潜在客户一眼看懂什么是“后市场”?有哪些“新场景”?产业链有多长?以及市场前景有多广阔?
作为汽车后市场重要的一环,重庆宏禧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回收拆解,有价值的零部件经其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此次参展,有很多“不请自到”的客商,向他们了解汽车拆解的特点、难点以及盈利点,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潼南另一家汽车后市场头部企业贝思远,也获得了智博会“流量”的偏爱,这是因其打造的前端(回收+网络建设)、中端(再制造及梯次利用)、后端(电池再生利用)全产业链的布局,浓缩了汽车后市场的主要生态,汽车消费者和产业同行,从中看到了报废汽车生命“重启”的价值和路径。
潼南展厅的参展商们,通过亮相智博会的舞台,均对自身发展和助力潼南打造汽车后市场领军城市充满了信心。
模组均衡充放电扩展工作站。
智能化机器人拆解。
氢能两轮车。
打造“后”市场“一车九吃”构筑后制造产业链
“一车九吃”究竟怎么“吃”?智博会潼南展厅给出了答案。
潼南区工业投资开发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一车九吃”就是把一辆废旧汽车,在二手车销售、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储能、驾校租车、零部件修理、贵金属提炼、汽车再制造、废料处理、大数据应用九大板块进行再次利用,最大化提升价值。
从中不难看出,汽车后市场的门槛并不低,除了需要专业资质,还要向清洁能源、金属冶炼、无害化回收及大数据应用等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延拓。
为了做好技术储备,潼南区一手抓产业,一手抓资源。
就在智博会开幕前,潼南区刚刚举办了“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大赛决赛,而这已是这一国家级赛事连续两年在此间举办。
本届大赛聚焦汽车拆解再制造、电池循环利用、智能网联系统等前沿领域,吸引全国183个项目参赛,同步进行的投资贸易合作大会,更是集聚了5家驻渝领事馆和100余家知名企业,以及权威机构和一流高校,为汽车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同时还签约了西部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汽车芯片及精密零部件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等14个项目,可谓既赚了“里子”也争了“面子”。
大赛人气高涨的背后,是汽车后市场的蒸蒸日上。
据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中国传统燃油车报废量将达到1200万1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报废量超200万辆,汽车后市场产业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此处川渝相向发展桥头堡的潼南区,面对的则是1.1亿的常住人口,汽车保有量约3500万辆,汽车主机厂布局超40家,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超20家的广阔市场,在两省市的赋能下,该区已形成年回收报废汽车超12万辆,到具备20万台套零部件再制造能力、22万吨新能源电池回收处理的产能。
产能的释放,引来产业的聚合,截至目前,潼南区共汇聚了30家汽车后市场企业,“一车九吃”已从概念提出时的“浅咬一口”,发展壮大到了“吃饱吃好”。
潼南展厅的汽车后市场产业备受关注。
赢得“后”手棋 把准方向靠前服务打开新市场
优渥的营商环境,是潼南区汽车后市场快速崛起的另一个“加速器”。
在产业模型设计上,潼南率先提出了汽车后市场“一车九吃”的新发展理念,将原本分散的产业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潼南辨识度的汽车后市场产业。
在服务方面,潼南区组成工作专班,一把手领导靠前服务,确保了政策落实的速度和产业扶持力度,让汽车后市场一步步走上“前台”。
潼南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并明确渝西地区作为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战场。位于川渝中轴的潼南,一边向“前”看,深度融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一边向“后”看,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开辟了汽车后市场的新赛道”,围绕“零部件+整车+后市场”体系,攻坚发展汽车再制造产业。
如何将智博会的“流量”转化为产业增量?
潼南区的解题思路是:立足潼南,领跑全国,面向世界。
立足潼南,是依托当地汽车后市场产业,共同构建全生命周期资源循环新体系。促进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高效协同。
领跑全国,意在联动国内汽车产业集群,建立跨省域报废汽车回收与再制造协作机制,主动融入国际资源循环体系,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面向世界,是因为发展再制造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的潮流。全球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超1000亿美元,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再制造市场,特别是汽车再制造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重视国际化视野,潼南人说到做到,一方面引进来,邀请意大利汽车再制造企业合作,引入世界先进的再制造技术,一方面走出去,将再制造的二手车出口到了非洲及中东欧市场。
智博会为潼南打开了一扇窗,让世界看到这座城市深耕汽车再制造产业的智慧、定力和成果,这样的“后”发先至,注定影响深远。
主 政 者 说
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政府把方向探好规划做好 剩下的交给市场
“政府把方向探准,把规划做好,让企业在市场中起决定性作用。”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在接受第1眼TV-华龙网记者采访时用这样一句话,说清了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关系。
在文天平看来,政府既要发现和创造市场,同时不要干预市场。
文天平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从潼南来说,政府要做的是选准产业,并进行科学规划,实现可操作、可持续的发展动能,剩下的全部交给市场,让企业成为搏击市场的弄潮儿。
记 者 手 记
本届智博会,在无人机、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等明星产品之外,潼南区向“后”一跃,亮出了“一车九吃”的汽车后市场大招,为展会注入了另一股“新鲜空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注重“变废为宝”的城市,不到三年时间,已将产业做大,链条拉满,朝着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的目标阔步前进。想到,做到,才能得到,这步“后”手棋下得精彩,也赢得了先机。(来源:第1眼TV-华龙网)
【采编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