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指出,创新交易监管体制,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四个再提升”行动为抓手,聚焦制度规范、智慧交易、企业减负和党建引领,推动服务质量和交易效能双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数据显示,今年1—8月该中心完成交易项目123宗,交易额67.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6.13亿元,增长率高达220.61%,节约和溢价金额1.41亿元。
“以前参加项目投标,得提前准备一堆纸质材料,还得专门跑到交易中心现场,来回折腾不说,光交通和住宿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好了,从项目入场申请到开评标,全程都能在线上完成,投标保函还能直接线上提交,真是又省心又省钱!”近日,在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大厅,前来咨询业务的重庆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经理对交易中心的数字化服务赞不绝口。
召开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服务质量再提升: 制度规范+细节优化打造高效服务新标杆
9月8日,记者走进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整洁明亮的办事大厅、统一着装的工作人员、清晰明了的办事指南,让人瞬间感受到专业、规范的服务氛围。
“我们始终把服务质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标准、优化细节,让每一位办事群众和企业都能感受到便捷与高效。”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罗红刚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中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修订完善《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事指南手册》,同步制定《中心现场管理制度》《招标代理机构场内行为评价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场内管理制度,让每一项服务事项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以前办理业务,有时候会因为流程不熟悉跑冤枉路。现在有了详细的办事指南,还有工作人员耐心讲解,办理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来办理业务的王女士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为保障评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该中心精心设计并启用了评审专家专用独立通道。
“专家从进入中心到抵达封闭评标区,全程‘无干扰’通行,最大限度避免了与项目无关人员的接触,为评标结果的公正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二科现场交易管理人员指着专用通道入口介绍,专家通道启用以来,专家评审过程中的外界干扰明显减少,评审效率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该中心创新实施的“五色马甲”可视化管理制度,成为规范现场秩序的“点睛之笔”。“我们用五种不同颜色的马甲,分别对应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评审专家、招标代理机构人员、投标人以及观察员,通过鲜明的色彩区分,有效规范了各类人员的活动区域和行为轨迹。”现场交易管理人员笑着说,“现在走进交易现场,相关人员该在哪个区域、该做什么事情,一目了然,现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与绵阳市交易中心开展业务交流。
数字建设再提升: 全程电子化+智能监管构建智慧交易新生态
“数据跑路”替代“人员跑腿”,是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数字化建设的生动写照。如今,在潼南,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国有建设用地挂牌出让等主要交易类型已实现100%全流程在线办理,企业无需再为投标事宜来回奔波。
“今年以来,我们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参与了3个建设工程项目的投标,从下载招标文件到提交投标文件,全程都在网上操作,不仅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还避免了因纸质文件传递延误带来的风险。”李经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参与一个外地项目投标,光交通、住宿费用就要花费近万元,现在线上投标,这些费用全部节省下来,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推进交易全程电子化的同时,还持续加强交易监管智能化建设。“我们科学增设了11个高清摄像头,并优化调整原有监控点位布局,实现了对开标区、评标区、专家通道、门禁系统等关键区域的无死角、全天候监控覆盖,交易过程的音视频能够全程同步记录、可溯可查。”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建设科负责人介绍道。
不仅如此,该中心还高效运用场地智能化管理系统,主动识别并向相关监督部门推送评标专家异常行为预警信息。“今年1—8月,我们共推送预警信息175例,为精准防范打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提升了监管效能。”信息化建设科负责人表示,智能化监管不仅让交易过程更加透明规范,也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筑牢了“防火墙”。
在五桂镇东南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慰问困难群众。
营商环境再提升: 便民举措+区域协作,打造企业发展新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出一系列便民惠企举措,不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在潼南投资发展更有获得感。”罗红刚在谈到营商环境建设时说。
“不见面”开标常态化是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如今,项目入场申请、公告发布、招标文件备案、开评标等环节已实现全程线上操作,投标人无需到场即可完成投标。
“以前开标,我们公司至少要派2—3个人到现场,现在通过线上平台就能实时观看开标过程,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李经理说道。全面推行投标保函,则为企业释放了大量流动资金。
“我们积极鼓励投标人使用保函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今年1—8月在63个工程建设项目中,有385家企业使用了电子(纸质)投标保函,占比达到89.74%,释放企业流动资金约6953万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财务科负责人介绍道,“对于企业来说,流动资金就是生命线,投标保函的推广使用,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让企业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中。”
此外,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积极加强与川渝地区其他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通过实地调研、业务座谈、远程异地评标等形式,探索“党建+业务”融合路径。“今年以来,我们与遂宁市、绵阳市等交易中心开展业务交流4次,开展远程异地评标4次,交易项目15宗,交易金额1.546亿元。”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综合科负责人介绍道,“远程异地评标打破了地域限制,不仅提高了评标效率,还能有效避免‘熟人效应’,进一步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正性。”
联合遂宁市交易中心、安居区交易中心开展主题党日。
党建工作再提升: 党建引领+廉政建设,筑牢廉洁交易新防线
“党建是引领各项工作的‘红色引擎’,我们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交易平台的规范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罗红刚告诉记者。
据悉,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为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具体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闭环。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剖析、廉政党课、问题整改、专项整治等形式,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强化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今年以来开展相关活动10余场,实现人员全覆盖,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工作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同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等制度,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积极创建“红岩先锋”四强支部,擦亮“党建统领数智赋能,助力阳光交易”党建品牌,扎实推进“书记项目”和“双网”共治,与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共同创建“易心为公·易路阳光”党建引领绵潼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项目。
“我们升级了党员活动阵地,打造了集党建文化墙、标准化制度墙、廉政警示墙于一体的多功能党建空间,让这里成为强化党性修养、传播廉洁文化的红色阵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机关总支负责人介绍道。
廉政建设是交易工作的生命线。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廉政谈话、风险排查等多种举措,织密扎牢制度笼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积极投身招商引资、巡河、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五桂镇东南村累计投入20多万元支持发展特色五黑鸡养殖产业,成功带动200多户村民增收;积极打造“1319”示范点,完成村道亮化3.5公里;创新设立村级产业发展基金3万元并配套出台《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助力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同比增长30%。
“看到村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村庄的环境越来越美,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派驻五桂镇东南村的第一书记感慨道。
“站在新的起点,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以‘四个再提升’行动为抓手,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更加规范、高效、智慧、廉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罗红刚表示。(全媒体记者 陈俊霖)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