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勤:十年扎根乡土的语文教师
从2016年走上三尺讲台,近十年时间,她始终扎根乡村,逐步成长为学校语文课堂里的“点灯人”,用文字的温度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也是学校管理中的“多面手”,以务实的行动推动教育教学落地生根;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用真诚的关爱陪伴他们向阳而生。她就是朱家小学的语文老师兼教导主任——廖小勤。
社会
https://www.cqtn.com/html/col295335.htm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廖小勤:十年扎根乡土的语文教师
2025-09-22 10:44    潼南网
20250922102310792430

廖小勤认真备课。

从2016年走上三尺讲台,近十年时间,她始终扎根乡村,逐步成长为学校语文课堂里的“点灯人”,用文字的温度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也是学校管理中的“多面手”,以务实的行动推动教育教学落地生根;更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用真诚的关爱陪伴他们向阳而生。她就是朱家小学的语文老师兼教导主任——廖小勤。

20250922102310447642

廖小勤与学生谈心。

“贴近土地教语文”

“今天我们的作文题目是围绕心爱之物,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然后和同学分享。”记者见到廖小勤时候,她正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上课。

乡村教育最珍贵的资源,是脚下这片土地;最动人的课堂,藏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始终坚信语文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故事。”廖小勤说。

为了让语文教学“接地气”,她时常会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把课堂“搬”进田野。教《秋天》时,她领着同学蹲在田埂上看稻穗低垂,抓一把稻谷搓开,闻新米的清香,听风吹稻浪的沙沙声;孩子们笔下便有了“风一吹,稻子就弯下腰,像在给大地鞠躬,它们肚子里藏满了白胖胖的米娃娃”的鲜活文字。学古诗《牧童》时,用竹笛当教具,带他们到教学楼后面的竹林里,模仿牧童“骑”书包、“吹”短笛,在回荡在竹林的笑声里懂得了“歌声振林樾”的意境。

学校食堂旁有一棵与学校年纪相仿的梧桐树,午后阳光里,廖小勤带着班上的学生坐在梧桐树下分享读书心得。在这样的课堂里,孩子们不再害怕表达。“我们喜欢廖老师的语文课,她讲起课来生动有趣,经常鼓励同学勇于表达。”学生邱伊蔓告诉记者。

近三年来,她所带班级在区级抽考、毕业考中成绩稳居片区前列;班上的孩子更有从“不敢开口”到在区级作文赛中获奖,从“害怕写”到能写出“泥土里长出来的诗”。

20250922102310439634

廖小勤正在上课。

“共育‘新茵’同成长”

除了学校的语文老师,廖小勤还身兼学校的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我始终认为乡村教育的质量提升,不在‘花架子’,而在把常规管理工作做细、做实,让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辅导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基石。”廖小勤表示。

为此,她和她的老师团队坚持备课标注“学情难点”,作业批改针对问题写个性化评语,建立“薄弱生档案”,记录学生每次进步。

“廖老师除了教学能力非常出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还带动了一批青年教师共同成长。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农村教师所特有的朴实、坚韧和奉献。”朱家小学校长何小双眼中满是肯定。

针对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教学方法传统的现状,廖小勤把“提升课堂效率”作为教研核心,带领团队开展“三磨两研”活动(磨目标、磨环节、磨细节,研学情、研策略)。每次教研前,她会提前梳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发给大家思考;教研中鼓励“老带新”“新问老”,让有经验的教师分享“如何用方言讲解难懂的词语”,让年轻教师演示“用短视频导入课文”等新方法。

有赛课机会,她便带着团队“泡”在教室里——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从语言过渡到课堂生成,逐字逐句打磨。注重培养年轻教师,为他们量身定制成长计划:带李瑶老师备《生活中的广告》时,连续两周利用午休时间讨论“如何用乡村集市案例替代城市广告素材”,最终李瑶以“乡场上的土味广告牌”“爷爷收音机里的商品吆喝”为切入点,让课堂充满乡土气息,获得全区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指导周家正老师准备法治课比赛时,结合烈士杨闇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凭借扎实的课堂表现斩获潼南区法治课比赛优秀奖。

在廖小勤的带领下,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团队组队参加每年举行的赛课,连续三年取得优异成绩:2022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23年获一等奖2项,2024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采访最后,面对记者的镜头,廖小勤谈及她那坚守了10年的乡村教育路,“乡村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教好书,更要守好一方教育的根。我将继续以‘深耕者’的姿态,在乡村教育的土地上,做一名年轻的‘守望者’——守着孩子们的梦想,守着教育的初心。”(全媒体记者 张峻豪 马艾)

【责任编辑 郭星】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云林叠翠
看见潼南 | 晨桥雾韵 ...
看见潼南 | 云卷山峦 ...
看见潼南 | 乡野新韵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潼南区“兴乡专家团”首批试点镇街基本 ...
·潼南区2025年“兴乡专家团”报名表 ...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乐享生活
·破解银发消费年龄歧视
·接住体育流量拓展消费增量
·验血这个指标高 多半是过敏“作祟”
·坐电车更容易晕车?
·音乐训练可提升大脑专注力
·预制菜:全民热议 专家细解
·年轻人 你的斑块并不安分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