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更多内容
繁盛金秋,硕果盈枝。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奔向幸福的奋斗时节。
获取幸福之路,可以在一条能悠然休闲散步的惬意小路,在一条烟火升腾、便民利民的市场马路,也可以隐于一种以人为本的优质管理方式里,这都是群众迈向幸福生活的“小确幸”坦途。
在潼南福山公园附近人行道上,悄然出现的“马路市场”,既满足市民对新鲜食材的追求,又让菜农增收,更在城管队员日复一日的贴心服务中,传递着这座城的融融暖意。
售菜有“路”
傍晚6点过,暮色初染潼南运河,不远处的一条马路已悄然“苏醒”,化作一个热闹非凡、充满生活气息的“马路市场”。
“这丝瓜怎么卖?”
“一块钱一斤,现摘的,特别新鲜!”
……
青翠欲滴的小白菜、饱满透红的西红柿、带着些许泥土的胡萝卜……下班的人群被新鲜蔬果吸引过来。很快,市场上人头攒动,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几乎每天都来这儿买菜,“下班或是散步顺便就把菜买了,菜也比超市新鲜多了,都是本地农民种的,吃着放心。”
运河对岸是全市闻名的桂林坝蔬菜基地,岸这边是依河而建的福山公园。周围环境好,居民小区也密集。附近来散步的居民络绎不绝。蔬菜基地的一些菜农来路边摆起小摊,渐渐形成了这个福山公园旁的“马路市场”。
市民挑选着带着泥土芬芳的新鲜蔬菜和瓜果,菜农和摊贩们热情招呼。
“这里实实在在让我们多了个卖菜的地方,增加了收入。”菜农王辉全说,每天要抢在出太阳前把菜收好,仔细分拣、清洗。“这收菜也是个技术活,方法不对,这菜口感会打折扣喔……”
“走,切卖菜!”在田里劳作一天的“王辉全”们每天坚持准时来到马路市场。风吹日晒在他们脸上留下痕迹,但依靠自己的双手来挣生活,那份充实和眼里的光亮,藏也藏不住。
“我们来这儿卖菜有一段时间了,人多,菜卖得快。”王王辉全笑着说,虽然辛苦,但是看着自家种的菜受欢迎,心里高兴。
从最初零零散散几个摊位,慢慢形成如今一百多个摊位的规模。每天桂林坝的菜农们驾驶着摩托车、三轮车,满载着蔬菜瓜果和对生活的期望,来到“马路市场”,积攒幸福生活的基石。
管理有“路”
“马路市场”热闹的背后,是这样一群人的默默付出……
与传统的路边市场印象不同,这里秩序井然,环境整洁。
“这个位置凉快,地平,收摊也方便。有需要随时喊我们!”城管队员们一边帮卖菜大姐将三轮车停稳,一边温和地叮嘱。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暖心的场景并非个例:帮摊贩推车上坡、为摊主撑起遮阳伞、一起清扫垃圾、递上矿泉水……高温天气“返场”,城管队员还随身携带了防暑药品,分发给有需要的摊主。这些细微的互动,构成了市场日常的“暖心瞬间”。
“我们只是力所能及搭把手。城管工作不仅是规范秩序,更要体现服务温度。”城管队员谢丽说,他们的工作重点在于服务和引导,确保市场规范有序运行,让这份烟火气持久热闹下去。
这份关怀让摊贩们倍感贴心。凉粉摊主李大姐对现在的经营环境非常满意。“城管队员天天都在,有时候帮我们推下车,总提醒‘大姐,垃圾袋够不?天热多喝水!’”李大姐笑着热聊,“收入稳定,生意做起来也更有劲儿了。”
如今,福山公园“马路市场”升腾的烟火气,成为潼南“疏堵结合”管理模式的一个缩影。城管队员的“绣花功夫”与“为民初心”,化作种种细微关怀,让市井的烟火,暖了大家心,成为城市治理中一道亮丽风景线。
散步有“路”
马路市场的人气聚集,得益于福山公园的修建。
秋日黄昏,一抹紫色花丛随风摇曳。家住泰吉小区的李女士与邻居漫步在福山公园,远处水面上的夕阳残光,映得天际线如梦似幻。
“这里既能看晚霞又能闻花香,吹哈儿江风,比逛步行街有意思多了!”她举着手机连拍数十张照片,记录下这一刻的美好。
这座占地千亩的“城市绿肺”,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构筑起立体生态网络。巧妙地利用原有地形,形成S形步道交织、特色水景错落的生态棋盘。
走进公园核心区,智慧健身区传来此起彼伏的运动提示音。“这个跑步机不仅能记录心率,还能同步生成运动报告!”正在锻炼的运动爱好者王磊向记者展示智能终端。
据了解,公园配备新一代智慧健身器材集群,集成运动数据监测、科学指导系统,配套标准篮球场、网球场及山地自行车道,满足全年龄段锻炼需求。
“你看这些座椅都按人体工学设计。”路过的陈阿姨每天都来公园散步锻炼,“过去这儿就是荒地,草长得比人高,周边居民都躲着走。”“现在卖蔬菜水果、小吃的摊位越摆越密,连水果摊都开始讲究‘摆盘’了。”附近做小商品生意的刘明奎说。
更细微的幸福变化发生在居民的生活里。“过去买菜得起早去菜市场,现在出小区走两步就能在马路市场挑到本土新鲜菜,顺道还能来公园耍会儿。”年轻妈妈米婷说,只要天气允许就带老人孩子过来,“如今不愁孩子没地方去,带孩子来认植物,比课本上学的生动多了!这里就是大家的幸福乐园。”
每当夕阳洒在潼南运河上,曾经荒草丛生的福山公园已热闹非凡:远处散步的人群,近处摊主的吆喝声、居民的讨价还价声、车流声交织在一起,合奏出一曲幸福交响乐。
记者手记
条条大路通幸福
眼下,福山公园“马路市场”已成为周边居民黄昏“打卡地”,下班的人群顺路购买晚餐食材,菜农们热情地招揽顾客,城管人员不时帮助整理摊位。蔬果有鲜度,人气有热度,管理有温度,“马路市场”成为潼南幸福烟火气的最美写照。
幸福是什么?
是办手续不再四处跑,城市生活更温暖;是看病不用重复检查,省钱又省心;是小两口儿在城市有了舒适的“小窝”,儿童可以畅快地在家门口锻炼嬉戏,也是“停车难”不再烦心,创新改造的老旧小区重新焕发生机……
择一地安居,遇一城烟火。对于老百姓而言,幸福更多是身边的所得所感,而非远处的遥不可及。
近年来,在巴渝大地,“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标准化菜市场”、城市微型公园打造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常态化推进,于衣食住行细微处持续增强公共服务的普惠度、包容性,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重庆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也提出,“全面构筑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新图景”。未来幸福城市的进阶之路,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幸福城市的底色,由千万人的奋斗共同绘就。从参与社区共建到守护城市文明,从践行绿色生活到传递暖心善意,将“小确幸”汇聚成“大幸福”。人人都是建设者,处处皆可添光彩——用脚步丈量城市的温度,以行动诠释共建共享的初心,让“舒适便利、普惠可及”的高品质生活图景,在潼南这片热土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全媒体记者 关羽 赵晨城 李彦亭)
【责任编辑 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