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开展的“潼南村播”品牌计划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面向全区镇村干部、种植能手等群体,开展了孵化、引领、晾晒、展演、竞秀“五大行动”,培育涌现出百名风格各异、实力出众的“村播达人”。成功晋级决赛的25个村播团队自8月底以来,直播总时长累计已超800小时,直播场次多达200场以上,团队的总成交单量高达4000多单,交易总额(GMV)也成功超越了20万元。其中有位90后女孩,曾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如今又多了个新身份:“村播达人”。她把办公室“搬”进直播间,更带着一群年轻人走进田间地头:在飘满果香的柚树林边,在绿意盎然的毛豆地里,用数字经济时代必备的直播带货模式打通产销链路。而这份紧跟趋势、主动触网的尝试,还真让她闯出了名堂。她就是宝龙镇严寨村党支部书记欧敏。
欧敏和其他村播达人在严寨村的毛豆基地品尝毛豆。
从田间到云端:“直播间”成为服务村民“新阵地”
“这个毛豆就是脆甜清香,而且是绿色无公害的。你看,颗粒非常饱满。”这个正在毛豆种植地里直播的人就是欧敏,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身后真实的劳作场景和掌心饱满的豆荚。就是这般朴实的推介,让订单如雪花般从屏幕另一端“飞”进这个曾经静谧的村庄。
如今,在潼南的乡野之间,人们经常能看到欧敏带着一群人,拿着手机穿梭于田间地头。为了让老百姓种植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她除了在线下四处奔波寻找客户外,还利用手机这个“新农具”搞起了直播带货。8月中旬以来,她一共开展了12场直播,累计直播时长达28小时,成交单量突破700单,交易总额(GMV)超过3万元。现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团播团长”。
从“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这些荣誉加身的榜样书记,转型为要直面网络评论、从零学起的“村播新手”,欧敏的角色转换并非一帆风顺。
“说实话,决定做直播之前,我心里挣扎了很久。”欧敏坦诚地回忆。作为村支书,在田间地头和村民打交道,她觉得从容又熟练,但一想到要站在手机镜头前,面对成千上万陌生的网友,那种不确定性让她感到了压力。“这和我以前干的任何工作都不一样,我没有任何经验,就怕做不好,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但比压力更强烈的,是肩上的责任。欧敏很清楚,农产品的销路就是村民们的“钱袋子”。“我们村的农产品品质那么好,如果只是因为卖不出去而烂在地里,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失职。”正是这份“不能让乡亲们的辛苦白费”的初心,成为了她最大的勇气。于是,她决定“豁出去了”,要把直播间当成服务村民的新阵地。
欧敏和团队直播销售柚子。
“团播”新力量:青春赋能乡村“潮”起来
当毛豆销售告一段落,柚子的丰收季接踵而至。天刚蒙蒙亮,欧敏就已穿行在柚树林中,指尖拂过沉甸甸的果实。“我们这个冰糖柚的特点就是外形比较圆润饱满,单果在2~3斤是最好的。它的口感是脆甜爽口,白肉的哦……”在柚子节期间,她成了当之无愧的“主力推销员”。
在欧敏高人气直播间的背后,是一支悄然壮大的年轻团队。驻村书记、村两委干部、本土人才纷纷加入,虽然岗位不同,但她们拥有共同的青春底色。
“现在我们做的是团播,欧书记就是团长。”团队成员陈巧利笑着说,“她带头冲锋,我们负责技术支持、客服打包。现在全村年轻人几乎都动员起来了,感觉我们村‘潮’起来了。”“团播”“潮起来”——这些充满活力的词汇,正悄然改变着乡村的发展节奏。
这支年轻的团队将直播间设在田野间、果树下,让真实的农耕场景成为最动人的背景板。他们不仅熟练运用刚学会的直播技巧,更深刻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在欧敏的带动下,团队形成了“前端直播+后端保障”的高效运作模式,让数字经济的浪潮真正惠及田间地头。一个能干的带头人,唤醒了一整支年轻团队;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正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从带货到带路:点亮乡村新希望
傍晚时分,一天的直播结束后,打包好的蜜柚整齐地堆放着,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看着这些承载着村民希望的快递箱,欧敏眼中既有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憧憬。
村民胡秀珍看着自家卖空的果园,感慨道:“以前觉得她们直播是搞起耍的,现在看来她们真的做得很优秀。你看嘛,把我的果子都卖光了。”这份来自村民的认可,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然而,欧敏和她的团队还有更远大的梦想。“我们想以后不仅是卖土货、特产,我们还希望全国的朋友都到宝龙来,到潼南来,来看看我们的好山、好水、好物。”在欧敏看来,直播间里推介的不只是柚子、毛豆这些农产品,更是乡村的发展机遇和宜居环境。
从推销特产到展示山水,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这条由手机屏幕连接起来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广。欧敏和她的年轻团队用行动证明,在数字经济时代,只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希望的田野上就能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她们坚信,这条路必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让更多有志之士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全媒体记者丁怡然陈芷琦)
【责任编辑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