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潼南区“英才潼行·建功潼南”专家人才座谈会召开。8位优秀人才在座谈会上作交流发言,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成长经历,分享在各自行业领域的创新做法,并就进一步推进潼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现摘登部分发言如下。 重庆景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胡朝明 
“景裕公司由最初的厂房3000平方米、员工100多人,发展到厂房6.5万平方米、员工1000余人,成为惠普、华为、小米等品牌客户的优秀供应商,靠的就是充足优良的人才资源,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无尽动力。”在座谈会上,胡朝明率先发言。他说,怎样吸引人才、招募人才、培训人才、留住人才是一家企业管理层的头等大事。并在发言中,分享了企业实践积累的人才工作经验。 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人才招募竞争力。用人制度上,改原任用制为考核制,制定修改考核方案,考核工资达到了基本工资的50%,吸引了更多英才加入,实现了人才和企业双赢。 二是推广师徒制,储备梯队人才队伍。“师徒制”培养关键技术岗位员工,一个师傅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均可领取“人才培养基金”报酬,解决了人才难补问题。 三是加强校企合作,拓广人才引进渠道。与一些职业院校合作,招募对口高素质人才。先后与潼南职中、安居职中、湖南大学化工学院深入合作,共计输送实习人才350人。 四是鼓励合理化建议,实施“项目奖励”机制。针对员工合理化建议产生的经济价值,按一定比例提成给建议人员予以奖励。近年来,纳入实施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75项,每年为公司节创价值约800多万元,帮助公司持有喷砂自动返料等发明专利30余项。 重庆汇达柠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帮奎 
“我深切感受到我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关心关怀。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住房、孩子入学等事宜,还指派专人辅助指导,办理职称晋级事宜,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大家在潼南有很好的融入感及归属感。”张帮奎说,近年,他带领科研团队,围绕柠檬研发生产多种产品及技术,拥有国家专利技术40余项,提高了潼南柠檬产业效益,个人也获得了潼南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发言中,张帮奎建议,潼南柠檬产业可围绕“国际化”“数据化”“规模化”“规范化”及“品牌化”谋篇布局。通过不断优化提升渠道、平台、品牌等,调整经营战略,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坚持服务战略、科技创新、业绩效能导向,着力引进培育造就一支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提高市场准入,巩固汇达进出口贸易、汇达柠檬连锁超市、汇达柠檬电商城的渠道建设。启动国际贸易新布局,在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建立柠檬加工厂区,推动企业进出口贸易再上新台阶。 潼南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陈 伟 
“2002年在新疆做农机手的我怀揣着为家乡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的创业梦回到了潼南,开始开展农业生产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2012年牵头创办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粮油、蔬菜、经果林的机械化耕、种、管、收,以及技术咨询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年服务潼南及周边地区15万亩以上,现有技术人员32名,农机设备60余台套。”陈伟在发言中介绍,在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创建示范社的同时,还与其他社推广联合社模式,丰富农机装备、充实队伍、拓展服务领域。 陈伟认为,农业机械化及服务和农业技能人才对乡村振兴有着巨大的作用。合作社每年组织合作社成员外出参加技能培训或学习,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懂理论、精技能、善经营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紧跟产业及农户的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开展先进、高效的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更新与应用。目前合作社已经累计培育农机操作手1000余名、修理工40余名,解决100余人次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国家级、市级农机技能赛项中累计荣获各类奖项。同时其本人也入选农业农村部的农机使用一线“专家库”名录,获全国农业技术能手等荣誉。 潼南区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洪国庆 
“我深刻感受到潼南加快推动人才培养,高瞻远瞩、占领人才高地的智慧,深切体会到潼南对青年人才成长进步的关心和厚爱,让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和成长。”洪国庆在发言中表示,参与成立区人民医院肝胆胰甲乳外科以来,与同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业务上,科室开展了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等十多项新技术,达到市级先进水平,提升了我区肝胆胰及甲状腺乳腺专业医疗服务能力,为全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就医保障,为三甲医院创建及重点专科创建提供了亮点。 科研上,科室成功申请到省部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7篇、CSCD核心期刊2篇,明显提升了我院科研水平,并成功获批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科室团队建设及人才培养上,3年时间,科室被重庆医科大学录取在职硕士研究生2名,完成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出站1名,5名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及主治医师。 同时,他建议,可提升人才公寓品质,改善提升人才居住环境。对于引进人才可在职称晋升上给予相应倾斜,为人才开展更高、精、尖的工作提供权限保障,发挥其价值。多提供外出学习机会或专项资金支持,帮助人才得到进一步提升,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双城经济圈建设办公室负责人 王建民 
“牵头负责全区推动双城经济圈工作,起草工作文件,梳理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重大事项,争取57项涉潼重点事项纳入国家和市级“1+18”双城经济圈规划体系。深入全区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调研,形成了多篇研究报告,提出可行建议和措施。”谈过本职工作后,王建民说,作为潼南人才政策受益者,将继续沉到第一线,扑到最前沿,扎根泥土间,做好本职工作。 一是甘当老黄牛,锤炼踏实肯干品格。像老黄牛那样勤恳耕耘,把做事视为应尽职责、当作锻炼机会,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繁而厌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做好组织交付的每一项工作,把心思和精力全部用在办实事、求实效上。 二是争做千里马,培育高远才识追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关心周遭、明晓大局,让自己的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宗旨,在学思践悟中融会贯通,学而能化、化而能用。 三是保持平常心,具备平凡平和心态。保持平常心,耐得住平凡、做得好琐碎小事,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看淡得失,正确处理好公私、义利、苦乐关系。守住宁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正心明道、修身养性中培养自己浩然从容之气。 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滕文强 
“大学毕业十年来,命运一直和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相连。在家乡发展生态水稻种植,养殖稻蟹、稻虾、稻鳖,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300余万元,带动农户年增收260余万元,实现带领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滕文强说,接下来将致力产业做大做强,带领父老乡亲登上幸福生活新台阶。 一是精耕种养模式。继续做优稻虾、稻蟹等生态种养基地,在稳面积基础上换品种、增产量、提质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工作,力争为当地老百姓增收100万元以上。 二是抓牢销售渠道。用好网络平台将老百姓的土鸡、土鸭等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今年计划为20家单位食堂配送食材,直接带动50人就业。 三是拓展基地业务。围绕“周末到潼南”,修建民宿、产品展示中心等,吸引都市人群认养稻田,体验插秧、钓鱼钓虾、采果摘菜等农事活动,力争增加用工150人,带动当地及周边农产品销售和特色民宿发展,实现老百姓增收100万元以上。 四是强化引领示范。把基地打造成高素质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及实践基地,力争实现年培训6000人次,直接带动100户创业、间接带动500人就业。 潼南区同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 黄 兰 
“同心同悦、扶弱济困、专业助人、共谋发展。这句话指引我走上了社会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社会工作在介入基本民生与和谐社会建设关键领域的同时,也可拓展到更广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如社区建设、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就拓展社会工作领域,黄兰谈道。 在基层治理方面,我们充分发挥专业作用,探索运作“条、块、面”模式,开展专业化服务,践行“五社联动”,引导社会力量和公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区建设。2022年31名从业人员成功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资格考试,孵化志愿者服务队伍23支、自组织4个,壮大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我们积极探索农村社会工作创新模式,通过“社会工作+”模式,实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探索社会工作者介入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2022年开展政策宣讲、乡风建设、社会治理、直播带货和文旅推介等多项特色服务活动共27场,服务群众3500余人。 今年将继续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工作,开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育培养课程体系,以培训+督导的模式,全面提高社会工作者专业程度和服务水平。 重庆檬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崔洪源 
“我们秉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理念。鼓励各类人才在公司发展中大胆实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建立了完善的引人、留人、用人机制。”崔洪源说,企业用人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大家在檬泰感到有用武之地、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个人发展的空间。(全媒体记者 朱杨) 【责任编辑 郑强】 人才引进后,首先事业加待遇留人,提供显著高于市场的报酬,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的收入分配机制,体现知识型人才的价值。檬泰以上市为目标,通过高薪、分房、配股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氛围留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营造管理有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使人才有奋发向上的氛围,让人才在企业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实现人生的价值。 檬泰在区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功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了海归博士、申报了鸿雁计划人才、成功申报三个高级职称、享受了相关人才政策,不断推进人才兴企、人才强业。未来将更加用心用力聚人才、抓创新、促发展,助力潼南成为英才荟萃之地、人才创业热土。 【责任编辑 郑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