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关注 | 潼南:跑出现代水网建设“加速度” 书写水利发展新篇章
如题
新闻热线:023-44579009 投稿信箱:tnxwzx@cqtn.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首页   |  时政 社会 综合  | 专题镇街 部门 外媒   |  酒店 美食 旅游   |  生活 求助 公告   | 视频 |   小编行 听新闻 潼城故事   | 图片 |   数字报 手机报 看潼南APP
《重庆日报》关注 | 潼南:跑出现代水网建设“加速度” 书写水利发展新篇章
2024-04-09 14:27    

4月9日

《重庆日报》关注潼南

刊发

潼南:跑出现代水网建设“加速度”

书写水利发展新篇章

👇

版面一览

4月9日《重庆日报》第6版


  
2022年川渝两




  
2022年川渝两

一起来看看

报道全文

↓↓↓


核心提示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做好做优水文章上,潼南水利向百万潼乡儿女交出一份优异的民生答卷——


当地率先探索的五桂镇农村水网体系建设模式在全市推广,目前包括潼南在内的10个区县正进行浅丘地区农村水网体系的首批示范;


通过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一改三提”、五桂农村水网、城北水厂改建等项目,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88.3%,比全市水质提升目标任务高7.3个百分点……


成绩突出背后,是潼南水利为民水利惠民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是为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的底气和信心。


潼南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该区水利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及潼南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市水利局的工作要求,抢抓数字化变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水网体系建设、大中小灌区建设等,助力潼南现代水网体系建设跑出“加速度”,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潼南水利的力量和担当。



做好顶层设计

构建“两江八脉,五横两纵”水网总体布局


涪江潼南县城大佛坝河段水环境保护及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工程完工并投用。


悠悠涪江水,绵绵琼江情。


千百年来,涪琼两江从潼南穿境而过,境内拥有大小河流135条,其中区级河流16条,镇级河流63条,村级河流56条,滋养着潼南1583平方公里土地,孕育着103万潼南儿女。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水网密布的潼南却仍在“喊渴”。


这是为何?潼南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潼南虽然看似有涪琼两条大江的滋润,但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加上面临新的趋势和发展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布局,区域供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水利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潼南区水利局始终按照《重庆市水利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坚持兴水利就是促发展思路,提出了“两江八脉,五横两纵”总体布局,推进实施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工程建设。


“两江八脉,五横两纵”总体布局中的“两江”即涪江、琼江两条大江大河;“八脉”即平滩河、鹭鸶河、双江河、姬山河、古溪河、复兴河、塘坝河、滑滩子河八大支流;“五横”即依托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结合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布局涪江—关门寺水库连通工程、青云—老鸦山连通工程等水网工程五大工程形成横向密网;“两纵”即依托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征渠引水工程。


如今,放眼潼南大地,在绿水青山之间,一个个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一座座现代化水厂(站)拔地而起,一条条新式管道突破了天然险峻,输水“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纵横交织,一个个农村饮水工程逐渐告别了服务供水的单一功能,与美丽乡村相融相契,成为一道道点缀在乡野间的靓丽风景线……


铜车坝水库工程主坝大坝封顶。


走进位于潼南区南部卧佛镇河口村双河口处的铜车坝水库,坝址坐落在琼江二级支流复兴河上,是一座中型水利工程,建成后可解决卧佛、小渡3.2万城镇供水以及复兴河沿岸灌区2.14万亩耕地的用水和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项目经理王福介绍,工程包括大坝枢纽工程、借水工程、输水工程,施工总工期为31个月,总投资为10.5亿元。水库坝长159米,高27米,宽8米,正常蓄水位260米,水库总库容1137.2万立方米。目前,大坝主体已经完工,泄洪道也已完成浇筑,正在修建管理房、闸阀室等,预计今年底将投入使用。


建设中的渝西水资源潼南项目区桂林泵站。


无独有偶,桂林泵站主体结构和城北干线已完成工程进度的90%,预计今年也将实现全线供水。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潼南区内城镇供水的骨干水源,可从桂林泵站直接引水至城北水厂,进一步提高输水管线的输水效率,优化城乡供水管网系统布局,有效缓解潼南区67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进江河防洪治理……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变成现实,加速潼南水网建设进程,集聚水利支撑潼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截至目前,该区通过狠抓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已修建骨干水源6座,在市级、区级重大水利工程的加持下,潼南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历史问题将被解决,103万潼南儿女将不再“喊渴”。




全市率先试点

加快农村水网建设补齐水利短板


推动潼南高质量发展,要有水利力度、速度,也要有水利温度。过去一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担当,潼南水利聚焦群众所盼、发展所需,切实把水利事业发展的力度、速度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温度,把加大农村水网建设的成效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农村人饮“一改三提”项目完工投用


走进五桂镇高碑村唐帮健家,唐帮健的妻子正在灶屋洗衣服。轻轻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从水管里溢出来,看到眼前这一幕,唐帮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吃了大半辈子的井水,老唐家如今改成自来水,这得益于当地在全市率先探索的农村水网体系建设。


2022年底,潼南区水利局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和“三先三后”“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原则,决定以五桂镇为例,在全市率先进行农村水网体系建设。简单来说,就是对场镇水厂进行扩建升级,再通过修建水泵、管网等设施,将水管安装到分散的农户中。


去年1月,该区水利局采取“两源、一厂、六网”发展规划,投资2400万元进行五桂镇农村水网体系建设。通过增加10多台水泵,水厂的日供水能力从400立方米增加到800立方米,安装158千米主支管道以及自控化和附属设备等,有效解决了五桂镇高碑、长岭、方坡等5个行政村1万余人的干旱缺水问题。目前二期工程正加快建设中。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由于五桂镇农村水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去年市水利局将这一模式进行全市推广,并选择了10个区县进行示范。如今,该区正按照“制水能保障、输水能到达”工作思路,通过新建水源工程,升级改造一批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立起“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用水方便、保障程度高”的农村供水保障体系,让分散农户喝上了“放心水”。


与此同时,为了抓住全市农村水网建设试点机遇,打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水资源利用不足导致的农村水利供需矛盾现状,潼南正邀请水规总院专家,按照《重庆市水网建设规划》加快制定潼南水网规划,构建潼南水网之“纲”,织密潼南水网之“目”,打牢潼南水网之“结”。




加强灌区建设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 让良田喝上“丰产水”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大忙时节,潼南区青岩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施工车辆来回穿梭,钻孔开挖器械轰鸣不断。


青岩子中型灌区总投资5860万元,项目建设包括改造中型提灌站1座,整治改造小型提灌站1处,改造渠系6.7千米,灌溉面积5.1万亩,按计划工程将于今年建成投用。届时,可解决梓潼街道、田家镇和别口镇等周边乡镇的人饮问题以及每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0万公斤,年灌溉效益达1077万元。


作为全面推进该区城乡供水及灌溉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青岩子中型灌区项目于去年开工。除了这一工程,大石桥水库中型灌区项目、17处小型灌区建设项目等也将在今年开工建设。


农业现代化,水利必须现代化。潼南的水资源分布和基本水情,决定了农业丰产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现实情况是,潼南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为29万亩,以中小型灌区为主,加上设施年久失修,灌区供水能力减弱。与此同时,随着设施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灌溉用水的频率增多,水量变大,农业生产用水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如何发挥水利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潼南水利局通过构建“一水四用、城乡互济、三产融合”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型水网,建好“防洪、供水、生态、智慧”四项水利工程,夯实“一站、三库、百塘”弹性连通的水网水源布局,形成了“生活、生产、生态”互济互强用水格局,建成自然河流安澜美丽、水源工程安全可靠、配水管渠循环畅通、工程管理调控有序的示范性工程,助力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在大型农业灌区建设方面,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引调水工程,推进长征集、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同时与合川建立引北大灌区,从涪江取水解决涪江北部潼南、合川60万亩的农业灌溉用水;与铜梁建立涪琼大灌区,从琼江取水解决涪江南部潼南、铜梁50万亩的农业灌溉用水。


在中型农业灌区方面,目前五一、红岩嘴5万亩灌区已建成投用;青岩子中型农业灌区今年也将建成投用,大石桥农业灌区也将迎来开工建设。


在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加持下,农业灌区助力生产生活的效果逐渐显现。去年春耕,米心镇种粮大户李志兵将一条条通畅蜿蜒的水渠,引入到自家的500多亩稻油轮作基地,庄稼不仅解了渴,当年粮油产量还增加了10%左右。借助五一灌区稳定的供水,今年他打算将稻油轮作面积扩大至600亩。


与此同时,该区水利局还推进现代水网建设与乡村振兴、灌区发展、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等产业充分融合,推动水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发展“碧道+水经济”新模式,打造绿色水经济新业态,把绿色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将水经济打造成为实现潼南区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新名片。


截至目前,潼南累计投入资金超1.6亿元,先后启动对“坛罐窑”“五一”“红岩嘴”“青岩子”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改造中型提灌站4座11处,整治改造小型提灌站3处,改造渠系44.97公里,让21.42万亩良田喝上了“丰产水”。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今年潼南区水利局将坚持兴水与民生并重,生态与发展同行,源源不断为潼南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书写新的水利篇章。


图片由潼南区水利局提供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李珊珊

责编:李   静

监制:杨红艳

相关新闻:
看见·潼南 | 绿野栖城 ...
看见·潼南 | 春日专 ...
看见·潼南 | 花田绮 ...
看见·潼南 | 花丛跃 ...
微发布
手机台
新潼南
潼南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潼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潼南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潼南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潼南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与本网联系。
媒体推广
  • 潼南数字报
    潼南数字报是潼南报社承办的潼南日报网,是外界了解潼南的窗口。
    【点击进入】
  • 重庆潼南
    手机报
    手机报是服务大众的“掌上党报”。工作日17:30发送,方便实用。
    【点击进入】
  • 《掌心潼南》
    新闻客户端
    《掌心潼南》APP全面升级 全新体验!爱潼南,就请关注《掌心潼南》!给你最新最全的潼南资讯!
    【点击进入】
潼网小编行
3月起,潼南这些区域全面禁钓!鱼竿收好 ...
钓鱼爱好者们注意啦!禁钓期即将到来,3月1日0时起至6月30日24时,禁捕水域全面禁止垂钓快把你的“竿 ...[详细]
潼城故事
别口:产业发展结硕果精准帮扶解难题
“我在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一个月至少挣个两三千块钱不成问题,还能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了。”近日,别 ...[详细]
新闻求助
如您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帮您出谋划策或协调相关部门帮您解决。
·“我申请下河救援”,舒稼铭,好样的! ...
·别让“黑心棉”寒了消费者的心
·借哈尔滨亚冬会之光照亮文旅经济新路径 ...
·全民共筑长城:国安教育亟需下沉与创新 ...
·《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给国漫 ...
·AI课程贩卖乱象:知识经济下的“伪繁 ...
·热播剧陷入争议旋涡 抄袭与不良营销不 ...
乐享生活
·重庆市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2025年 ...
·宽仁好医“声”丨高脂血症小科普⑤急性 ...
·甲状腺:减肥路上的代谢“刹车”
·孩子阅读困难?可能是双眼视功能出了问 ...
·重医附属大足医院开展“中国肥胖防治日 ...
·岐黄夜市传国粹 家医义诊送健康—— ...
·爱眼小科普丨南坪爱尔眼科毕玉玲:甲状 ...
超市几块钱一袋的巴 ... 做完近视手术不能运 ...
展望2025 乘势 ... 开学季到来 注意防 ...
“哪吒”电影里的中 ... 脊柱错位到底是咋回 ...
潼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举报电话:023-87281015 举报信箱:tnxwzx@cqtn.com
主办:中共潼南区委、潼南区人民政府 承办:潼南区委宣传部、潼南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重庆市潼南区桂林街道办事处兴潼大道82号 邮编:402660 联系电话:023-6126880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渝ICP备1200537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22302000101号
CopyRight © 2012-2023 cqtn.com,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业务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中国无线互联网业自律同盟